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康荣平研究员谈“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9-10-14浏览次数:15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康荣平研究员于20191012日下午三时,在人文楼5303室以“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的历史考察”为题进行了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历史学系韩钢教授主持,沈志华教授、赵晋、赵继珂、刘彦文老师和二十余位同学参与了聆听和讨论。

 

 

康荣平教授首先从熊彼特对“创新”(Innovation)概念的定义开始讲起,还介绍了熊彼特Ⅰ型和Ⅱ型创新模式的特征和差异。康教授指出,C.Freeman1987年首次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即“公共和私营部门中的机构网络,其活动和互动激发、引进、扩散新技术。”Malerba2002年又将产业创新体系定义为:参与开发和制造特定部门的产品、创造和使用该部门技术的企业构成的系统(或群落)。接着,康老师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行业分类办法——OECDR&D强度行业分类以及Pavitt 的产业分类。

在厘清概念后,康教授进入对产业创新的历史考察。他指出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共产生了四种主要的产业创新体系,分别是:英国的原始模式——市场主导型、德国的改进模式、苏联的行政计划模式、美国的特殊道路。四种模式在创新主体、政府/体制扮演的角色、主要创新产业、创新体系面临的国际环境及地位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又同各国历史传统、资源禀赋与民族特性关系密切。在详尽介绍了四种主要创新体系后,康教授讲解了二战后日本的经验,特别是对1970年代日本与苏联创新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同时,康老师指出目前世界产业创新体系的趋势是多国/跨国的创新体系的形成,尤里卡项目被认为是这种模式的开始,空中客车公司的创立,有多国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在结论部分,康老师提出:(1)不存在最佳模式的创新体系,适合本国国情的才是最好的。(2)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因为产业创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顺利发展的,尤其对于首创者和领先者。(3)在国家/产业创新体系中,政府政策和市场调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关键是两者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融合型发展是大势所趋。(4)后发赶超型经济体的产业创新体系与发达国家领先型产业创新体系相比,政府政策的作用更大些,与市场调节的比例关系和手段方式更值得专门总结和研究。(5)不同产业创新体系之间差别很大,需要特别分析总结和关注,尤其军品工业与民品工业的创新体系差异很大。(6)以IT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新特性差异非常大。用行政手段干预IT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所具有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干预传统产业时的风险。(7)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研发活动最重要的载体。我们面对每一个具体产业的创新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个新“主角”的性质和作用。

康教授呼吁大家从产业创新的历史的角度,认真思考战争与和平、苏联老大哥156项援建项目、全球化和模块化、高铁案例、IT移动互联网与中国等同新中国乃至当下中国极为密切的话题。

讲座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就所关心的相关问题与康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和热烈的讨论,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