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思勉原创奖评审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3-08-13浏览次数:151

第二届思勉原创奖评审会今天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一个原本文史哲领域的民间评奖,如今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省部级奖项。把原创作为核心,在专家推荐、作品评审等各个环节都坚决实行公开化、实名制,以杜绝模仿和抄袭现象。这样的评比在目前的国内学术界尚属罕见。

邀同行实名评判

思勉原创奖在评审会之前,主办方首先从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科委员等专家名单中邀请了21位文史哲著名专家,请他们推荐了21部作品并撰写推荐意见;随后,每项参评作品由全国范围内随机邀请的100名同学科学者实名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对本项科研成果的了解情况”“该成果在理论上的突破程度”“该成果的社会影响”等问题,以此调查该成果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此外,还对参评作品进行了通讯评审,由5位同学科专家分别审读并给出独立评判。今天现场的评审会更可谓“阵容豪华”,分别由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学者组成。

把原创作为核心

记者发现,在两年前的首届思勉奖评选中,哲学大家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四讲》和《哲学纲要》占据了17部候选著作中的两个名额,结果均落选。今年李先生又“卷土重来”,他的三部著作分别被三位专家推荐入围了候选榜单。对此,主办方说,评委只认标准,即看是不是原创、有没有创新,以及在国内或国际的影响力。

本届思勉奖21部候选作品的作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最终的不超过5名获奖者将各自拿到由主办方华东师大独家出资的10万元现金。

组建学术共同体

现在学术界还出现了一个新词——“学霸(scholarlord)”,是指以自己所属小圈子或研究机构为平台,利用其在所从事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对该小圈子或研究机构之外的其他学术成果进行打压和排斥。如果进不了这个小圈子就可能拿不到项目、评不上奖。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说,思勉奖在全国邀请了100位同学科的专家对参评作品进行实名问卷调查,实际上就是组建了一个“学术共同体”,可以防止“学霸”现象的发生。通过这个“学术共同体”的全面性评价与少数专家的权威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可以合理评价参评成果,还可以在全国同行中形成高度关注学术前沿、活跃学术创新的氛围,避免重复研究和低水平的研究。(本报记者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