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荀子》所引《诗》本义考
主 讲 人: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讲座时间:2018年11月2日(星期五)15时
讲座地点:人文楼4108
主 办: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承 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主讲人简介:
廖名春,男,湖南武冈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曾任韩国成均馆大学、台北东吴大学、高雄中山大学、台南成功大学客座教授,湖北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先秦典籍和出土简帛文献的研究和教学。著有《周易研究史》、《荀子新探》、《郭店楚简老子校释》、《中国学术史新证》、《孔子真精神——〈论语〉疑难问题解读》、《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续论》、《周易经传十五讲》、《帛书周易论集》、《新出楚简试论》、《出土简帛丛考》等书。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文史》、《汉学研究》、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0多篇。
内容简介:
考察《荀子•劝学》、《不苟》、《仲尼》、《王制》、《臣道》、《解蔽》等篇的引《诗》,追究其所引《诗》或“逸诗”词句的本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带领大家认识《诗经》及其形成与接收的历史,步入先秦文学与诸子思想研究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