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民俗”是什么——从folklore到vernacular
主 讲 人:岛村恭则(关西学院大学教授)
讲座时间:2018年9月20日(星期四)15时
讲座地点:法商南楼508室
主 办: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承 办: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主讲人简介:
岛村恭则,(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博士导师,日本民俗学会理事。2009年于筑波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历任韩国启明大学校外国学大学特聘讲师,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民俗研究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特聘教授等。1996年获得第16回日本民俗学会研究鼓励奖。2002年韩国日本文化学会第一届国际学术交流奖。研究方向为民俗学理论与世界民俗学。代表作有《全球化背景下民俗学的可能性》、《何为Folklore研究》、《社会变动、“生世界”与民俗》等。
内容简介: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民俗是民俗学通过民俗学视角来认识、把握研究对象时定义的概念,是作为共有某种社会语境群体中的一员在其生存世界的‘生世界’(life-world)中产生并活态存在的经验、知识以及表现”进行讨论,内容包括:一、围绕这个定义的研究与理论背景,二、何谓“民俗学视角”,三、“民俗”与“日常”的关系,四、为什么与其将民俗译为folklore,不如译为the vernacular更恰当?五、通过重新定义“民俗”,进而实现民俗学研究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