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 郭诗咏:启蒙的焦虑——重读朱自清的早期作品 (2017年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53场)

发布时间:2017-05-19浏览次数:16

  

讲座题目:启蒙的焦虑——重读朱自清的早期作品

人:郭诗咏(香港恒生管理学院中文系教授)

讲座时间:201761日(星期四)1530

讲座地点:人文楼5303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获哲学博士。现为恒生管理学院中文系教授、香港文学杂志《字花》编委。曾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主要研究范围为中国现代文学、文学与电影、香港文学及创意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散见《现代中国》《现代中文学刊》《中山人文学报》《电影欣赏》等。另编有《名著及影视改编作品》《云上播种——给写作导师的10堂读》(合编)《树下栽花——写作教育经验谈》(合编)等。

讲者的主要研究范围为中国现代文学,致力将西方文学理论与文本细读结合,就五四至三十年代作家如朱自清、施蛰存的作品提出新解读。例如,施蛰存小说中的内在性问题、文学地景、技术化视觉性与心理分析的关系;从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性的纠葛出发,发掘朱自清不同时期作品中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等等。除此以外,文学与电影、香港文学及创意写作教学,亦为讲者的学术兴趣。讲者曾发表有关刘吶鸥的纪录片、徐克电影的上海想象、〈色戒〉电影改编等论文。香港文学研究方面,讲者主要研究现实主义小说在当代香港的承传与发展,以及香港新生代作家与城市空间的互动。讲者亦有从事香港文学、创意写作教育等相关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已完成相关的研究计划。

内容简介:

讲座旨在于“文字之美”外,提出另一种阅读朱自清早期作品的可能。长期以来,朱自清总是被看作一个跟现实问题无关的作者,但如果从美学和形式问题出发,我们终会在分析的终点与政治相遇。透过重读〈匆匆〉〈毁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里走〉等一系列一九二八年以前的作品,讲座将剖析早期朱自清对时间、行动与进步的认知,重塑他由“启蒙者”到“寻路人”的过程,由此考察五四知识分子对启蒙的认同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