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举行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9-08-26浏览次数:178

 201962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福渔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学术沙龙在闵行校区人文学院举行,成教授作了题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中斯佛教文化交流的报告。报告结束后,在场的专家学者、老师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沙龙由赵东明老师主持。

成祖渔教授首先说明了该社科基金项目意义、内容、和研究进度,然后重点介绍了他近期研究成果中国与斯里兰卡佛教文化交流对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义。自公元四世纪起,斯里兰卡僧人和商人就经海上丝稠之路把佛教经典和文化传到中国,受到中国皇帝的接待和礼遇,由此亦开拓了中斯文化、外交、经贸的交流与合作。东晋时,中国高僧法显以65岁龄前往印度取经,在斯里兰卡驻钖二年多后,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南京,成为中斯友好的先行者。成祖渔教授借用美国学者埃德蒙德•古利恩 (Edmund Gullion)等公共外交理论,以橡胶-大米条约为契入,重点介绍和分析了近当代中斯佛教交流、及其对中斯邦交及经贸合作的贡献。最后,针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面对的国际挑战,成祖渔教授以中斯佛教文化交流为典范,讨论了中国佛教继承对外友好往来的传统,服务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协助政府解决外交和经贸往来磨擦的可能性和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