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张安民教授谈“区域高速交通研究进展:关于高铁对航空、机场和区域经济影响综述”

发布时间:2019-09-12浏览次数:128

201999日(周一)13:30,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主办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在闵行校区资环楼539会议室举行。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尚德商学院教授、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领域知名专家、温哥华国际机场(YVR)航运讲席教授、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CTR)副主席张安民教授应邀作题为“区域高速交通研究进展:关于高铁对航空、机场和区域经济影响综述”学术报告。张安民教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经济与政策、物流与运营管理、产业组织、管理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航运和国际物流、航空运输等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逾170篇论文和30部书籍著作,学术成果丰富。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杨浩然副教授担任主持人,紫江青年学者崔璨研究员、姜炎鹏研究员,何丹副教授、王列辉副教授、孙燕铭副教授,晨晖学者张维阳博士、经管学部张露瑶助理教授及我校各院系的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安民教授在介绍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一项目的基础交通投资建设背景,高铁和航空作为两种区域长距离高速运输模式,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竞合关系,并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提出在高投入下中国GDP提升约1%,是否会造成所谓的“灰犀牛”现象。同时由1979-2009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得出:在跨域之间旅客旅行方式中,传统铁路与水运占比逐渐下降的同时,高铁与民航所占比例逐步提升。其次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1)高铁与航空优势互补以及高铁联运服务;2)高铁可以促进连通性较强的小机场航线重置,可以缓解枢纽机场的拥挤作用;3)高铁对区域经济影响产生“虹吸效应”,即有高铁城市、大城市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更加不均衡。随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出高铁与航空之间竞争与联运的复杂关系。

“甬温事件”之后,高铁的不断降速,引发了高铁速度对航空影响问题的探讨。张教授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以季度为单位,研究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三季度之间高铁速度对三大航空公司客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有高铁存在的航线在降速之后客运量显著增加,同时低于850公里的高铁线路客运量在减速之后明显增加。

利用中国高铁列车时刻表的高铁服务数据,张教授从网络的层面阐述高铁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选用连通性、相邻性以及可获得性三个指标来描述在高铁网络中某个城市的重要性,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来研究高铁网络扩张的不平等效应。以2015年数据为例分析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网络的集中度差异,得到高铁服务网络的集中度指标所反映的层次比基础设施网络的集中度指标所反映的层次更为明显。在高铁发展对地区经济造成的差异分析问题时,张教授创造性的提出划分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四个区域。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平等现象保持稳定,东北部和西部地区不平等现象则明显增加,但四个区域差异均呈现出上升趋势。

  

 

讲座结束后,同学就“自一月份铁路局调图后,很多以K开头的普通列车消失了”向张教授提问,老师们以“高铁能否代替传统铁路”为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