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变化与乡村振兴会议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07浏览次数:21

2018年10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变化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调研点选择及部分调研经验”在中山北路校区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崇明区及河南省的农村管理第一线的事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如何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需要积极关注的重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全面协调发展的最为基础的核心战略,以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为导向,并对国家战略规划任务提供理论的解读,最终为政策提供理论支撑,这需要一个本土视角的理论支撑,由此建立我国特色的农村内生发展理论。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论研究》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市郊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状况调查研究》的支持。

会议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内容和推进情况,依据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这5个维度,深入乡村进行个案研究,试对改革开放后乡村进步的“影响因素”展开经验分析。课题负责人张文明教授从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情况。指出: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探讨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基本经验,分析我国农村的内生发展创造。主要目的是以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为导向,并对国家战略规划任务提供理论的解读,最终为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建立我国特色的农村内生发展理论:即,基于民众创造,在本土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依靠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多元共生型内生发展机制。同时,希望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探索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及步骤,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在研究方法上应遵循“政策—理论—实证—理论”的技术路线展开,使得理论研究与经验分析融为一体。因此研究相关问题应采取理论研究与经验分析相结合,以实证研究、经验分析、理论提升为主的方式共同推进。这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在理论层面上全面、系统地梳理有关乡村振兴与农村内生发展的现有理论成果,并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内涵差异做出动态的理论考察。二是在实际经验层面上,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个案分析和政策分析,对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同时由于研究问题的宏大性和复杂性,拟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同时尽可能整合多学科技术的手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由于地域差异大以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研究全国性问题时应特别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等问题。

 

在2018年暑期已对江西南丰县市山镇包坊村、河南延津县老庄村安徽宿州市西二铺乡沈家村的实地调研中,已经发现调研点的选择对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都在试图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严重等问题,同时发展水平、文化基础、产业结构、人口状况等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经验证明调研主要应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实际调研经验证明由于区域的复杂性有些研究难以按照课题原计划的方法进行,例如,定量研究方法是值得商榷的。而且目前存在语言沟通的问题、入场的问题及按照何种维度区分异质性村庄的问题。

与会专家根据课题内容和推进情况,认为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其提出和实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蕴和现实意义,对乡村振兴的解读应注重从“农村”到“乡村”视角的转换,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农村建设及现今的乡村振兴战略,这其中的脉络和延续性。同时乡村内生发展理论的关键词是“民众创造、本土化、多元参与主体、内生发展机制”,那么乡村振兴的目的何在,除了历史的视角,这还需要国家的视角和农民的视角。

因为农村内生发展涉及到根本的问题,即农民合作的问题,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农业的发展还是要靠家庭农场,像日本、韩国、台湾这样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一是适应农村的情况,一是精耕细作,可发展多种经营,农民在自己的农场里生产也比较用心。农民缺乏议价能力,这是因为个体农业与逐利的商业资本无法打交道。但如果农民自己能够组织起来,真正能够有效成立合作社来和商业资本竞争,将能够保证自己受益可以将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成功经验拿来作对照。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发展理论涉及何为“内生”的问题,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是在现实巨大的张力中提出和实施的,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详细考察与界定“内生”的范畴,如经济发展、政府引导、农村传统文化等涉及的范畴。目前“内生”的培育,注重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利设施都会影响产业发展,因此也需要一并关注。而经济学认为,所谓的内生,是在剔除所有的外部干扰,自我对自身的修复、延续的过程,因此要做好“内”与“外”的区分。而且由于外部的冲击,乡村缺乏对自我资源的有效认识,这就需要落到公共教育的问题之上。

关于研究方法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调查点的选择依据是如何建立的。因为中国的村庄、村情各不相同。如果强调乡村这一空间区域那就应该凸出城乡关系的维度,如果强调乡村振兴是产业的问题,那么应以产业来作为区分的维度,即要抓住关键词来分配,以看出聚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