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教育部项目“住房价格影响地区经济收敛的机制、实证及其对策研究”学术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地理馆301会议室举办。本次沙龙由课题负责人城市发展研究院张传勇副教授主持,来自社会发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以及城市发展研究院等校内外师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张传勇博士指出,课题从2014年立项至今,主要研究内容基本完成,下一步将着手课题结项事宜,其研究发现包括:相比以往研究,本课题创新性地研究地区房价水平差异可能对经济增长收敛性产生的影响及其理论机制。在理论机制上,高房价可以通过影响该地区的劳动力迁移和企业选址决策从而影响到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实证研究也发现,房价上涨显著抑制了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和长三角地区42个地级市为样本的经济增长收敛趋势。从影响机制上来看,对于劳动力来说,某种程度上本地区的高房价会阻碍低技能劳动力流入并致使该区域内原有的低技能劳动者流出,而高技能劳动者则可以留下来,这导致区域间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拉大,从而影响经济收敛;高房价抑制了流动人口在迁移地的购房意愿。对于不同生产率的企业来说,房价上涨会增加企业以工资和用地成本为主的运营成本,使得低生产率企业倾向于在低房价地区经营并难以进入高房价地区,从而影响地区经济收敛。进一步来说,项目的政策含义在于,提出扩大部分高房价城市房屋有效供给、加强不同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防止房价分化拉大区域经济差距,从而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均衡健康发展。
与会师生就汇报的课题内容展开了相应讨论,本次课题沙龙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