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身教授报告会:黄泽民教授谈“世界经济大变局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展望”

发布时间:2018-11-08浏览次数:36

2018年11月2日下午14:00,我校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教授在理科大楼A504举行终身教授报告会。此次报告会的题目为“世界经济大变局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展望”,与会人员主要包括经济与管理学部的师生,并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石良平教授进行点评。

黄泽民教授首先从当前世界经济开始发生的大变局开展本次报告会。黄泽民教授认为,以中美贸易战作为转折,标志当前世界经济开始去全球化的进程,以往的运行规则逐步崩溃,双边协议将代替多边协议,基于WTO框架的多边贸易体系有崩溃的可能,区域化将替代全球化,黄教授指出,双边协议是排他性的和歧视性的,世界经济体系、格局正在或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黄泽民教授进一步指出,去全球化是由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三股力量合力推动的。全球化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经历了约40年。在这4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各国都取得了进步和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规则制定者、推动者,但获利最大的未见得是自己。因此以特朗普为代表,竞选总统提出美国优先、美国至上”的口号正是民族主义的体现。其次,从发达国家的内部来看,白领、金领是获得利益最大的群体,而蓝领面临失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加大,民粹主义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上风。最后,在全球化程中,极端宗教主义开始兴起,从而阻碍了全球化进程,以英国脱欧为里程碑,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代表的欧盟产生离心力。

在分析去全球化的原因之后,黄泽民教授认为,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恰好赶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经济因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去全球化的本质,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挑战试图把中国排除出世界经济主流的行列,因此,去全球化对中国是极为不利的。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将受到巨大挑战。而短期来看,人民银行完全具备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能力,主要有四大措施提供保障:1.控制中间价的能力。复杂的中间价形成机制实际上成为货币当局管理人民币汇率的抓手;2.强大的窗口指导能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外汇交易中心的主要交易者,央行随时可以开启窗口指导,稳定汇率;3.强大的外汇市场干预能力。人民银行拥有3万亿美元左右的庞大外汇储备,为稳定外汇市场提供强支撑;4.比较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我国至今没有完全放开资本项目,外管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管制资本项目,限制资金的跨境流动。

黄泽民教授指出,面对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央行应该采取稳定汇率的政策目标,如果短期内人民币大幅贬值,有八大弊端。

第一、人民币贬值本质上是中国利益的输出。本币贬值是外国官方和消费者福利的增加、本国居民福利的减少。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高关税,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人民币贬值的直接后果是把中国商品和劳务贱卖给外国,外国消费者得利。

第二、人民币贬值引起输入性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不仅导致从美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所有进口商品价格都将上涨,同样的进口商品,我国消费者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币才能买到,直接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不仅是进口商品,所有海外的劳务价格以人民币计算都会上涨,中国居民赴海外的旅游费用、海外留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等,中国消费者都将支付更多的人民币。

第三、本币贬值,国际收支短期恶化。根据“J曲线效应”由于本币贬值,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和劳务,而获得的外国货币金额反而减少,进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和劳务需要付出更多的本币,因此,本币贬值,至少在短期内无法改善国际收支,反而会恶化国际收支。

第四、人民币贬值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供给侧改革。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最终影响还是如马歇尔——勒纳(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条件所述取决于该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和弹性。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才是正道。

第五、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人民币贬值,以人民币计算的债务负担大大加重。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有可能导致一些对外负债企业债务链条的断裂。

第六、不良预期的连锁反应。人民币持续贬值直接结果是引起居民恐慌性换取外汇、转移外汇等,外汇局的应对之策往往是出台各种限制措施,从而导致居民福利下降。

第七、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第八、诱发中美汇率摩擦。

最后,黄泽民教授指出,面对世界经济大变局,对人民币汇率而言,当前重点在于如何稳汇率、稳外汇、稳预期,但未来中国将采取何种战略应对更为重要,是继续高擎全球化的大旗,还是顺应去全球化的潮流,通过双边谈判建立多个自由贸易区(FTA),管理当局应当放眼世界,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