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陆晓禾谈“不完全契约、效率和信任”

发布时间:2018-10-23浏览次数:20

2018年10月16日,法商北楼213教室座无虚席,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全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陆晓禾研究员正在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讲《不完全契约、效率和信任》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余玉花教授主持。

陆老师以“为什么要合同,合同没有规定情况发生怎么办”为话题切入点,从经济伦理角度阐述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权力效率和企业信任等三个部分内容。

报告第一部分,陆老师重点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哈特的不完全契约理论。她从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问题引出了哈特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该理论回答了市场交易成本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哈特认为,企业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入权掌握在资产所有者手里。陆老师指出,讨论哈特这一理论问题在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密切关系,经济学界与伦理学界对不完全契约理论有不同的读解和学术争论,但往往忽略了哈特理论中的某些问题,而恰恰是这些理论认识的误区,导致对第三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造成理论误导。

报告第二部分,陆老师侧重分析不完全契约理论局限性以及与权力效率、企业信任的关系问题。她认为,不完全契约理论忽略了经济模型之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现状,哈特提到的用资产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来解决契约不完全问题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此,陆老师从经济伦理学运动、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新型利益相关者等多个角度来逐一论证这一观点。她表示,我们应接着哈特成果研究下去,用一种新视角解决不完全契约问题,在经营者控制权和股东所有权合并或分开的问题上,还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在不排除效率重要性同时,还要考虑企业信任问题。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研究思路和观点,即不完全合同问题不能单独依靠所有权方案、管理者方案或信用制度方案,应采用多元综合配置方案。

报告第三部分,陆老师结合我国国企改革实际,探讨与之相关的学术前沿问题,比如新产权问题、权力分散问题、公共私人问题、如何控制公众公司经理人问题、对剩余控制权的控制问题等等,为让大家深入理解和思考经济伦理的前沿动态,陆老师还穿插引用大量的企业改革个案进行分析,增强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在师生现场互动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疑惑,陆老师有针对性一一解答了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现场互动讨论气氛热烈。

最后,报告会主持人余玉花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她评价道,陆老师结合中国第三轮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来进一步探讨哈特不完全契约理论问题、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权力效率和信任问题、信任与价值观问题等,使同学们接触了最前沿的学术理论,开拓了研究生们的学术视野,陆会长的报告给同学们享受到了丰盛的经济伦理知识大餐。

此次讲座是学校“百场校级学术讲座”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讲座内容深入浅出、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对研究生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当前我国经济伦理发展新动向,尤其是掌握现代企业和产权的现实发展状况,国有企业改革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陆晓禾研究员作专题学术讲座 

陆晓禾研究员作专题学术讲座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