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中学生学习焦虑及预警机制研究”开题沙龙在文科大楼1606举行。参加本次沙龙的有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胡惠闵教授,教育学系霍益萍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王洁教授,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陈珍国研究员等。
课题负责人黄小瑞博士就课题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向与会人员作了详细的汇报。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与学习有关,学生学习焦虑是当前社会、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然而我们却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及时观察和测量到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更缺乏一套可靠的预警机制使得家长、教师和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的适时的引导和干预。该项目试图回答两个问题: 1.建立中国情境下的初中学生学习焦虑的测量量表和观察指标;2.建立初中生学生学习焦虑的预警机制。
该项目通过对学习焦虑的测量建立学生学习焦虑指数,从而建立学生学习焦虑的预警机制。该预警机制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学生自我检测平台;他人监控平台及学校或区域监控三个部分组成。
与会专家分别对该课题的进展提出了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他们充分肯定了该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霍益萍教授认为,学习焦虑是当前中小学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选题非常有现实意义,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她提出,研究学习焦虑要对准学习领域,既要考虑学习焦虑的表现,也要研究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王洁教授认为选题非常值得研究,聚焦现实问题。她从自身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经验出发,对该项目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特别建议在进行测量时要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陈珍国研究员对选题与研究设计作了充分肯定,并对研究成果寄予很高的期望,认为以后还可以对各学科的学习焦虑进行专题研究。胡惠闵教授认为要更加明确学习焦虑的表现和边界,这样会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崔允漷教授从选题意义、研究问题、研究方法适切性、研究成果的呈现作了全面的指导,并对课题成果表现乐观。他认为,学习焦虑不能仅测量一个或两个学科的学习焦虑,应全面包含各个学科及一般学习焦虑的测量;建立预警机制之后,还需要进行试测和验证预警机制的可行性。
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取、吸纳专家组建议,并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此次开题达到了课题组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