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欧阳晓莉谈“《吉尔伽美什》史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3浏览次数:16

4月3日下午,来自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欧阳晓莉博士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楼1206报告厅进行了一场“《吉尔伽美什》史诗研究”的学术报告。历史学系的李海峰教授、王悦博士及来自历史学系、传播学院、美术学院等院系的广大师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历史学系李海峰老师主持,为校级百场学术讲座的第11场。

讲座中,欧阳博士首先对《吉尔伽美什》史诗的主要版本、主要故事情节和史诗的流传情况进行了介绍。她指出该史诗是两河流域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英雄史诗。现存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版本众多,主要由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两种语言写成。目前常见的版本是标准巴比伦语版本,史诗写在12块泥板上,总长度约3000行,主要出土于新亚述的首都尼尼微。随后欧阳博士详细介绍了史诗残片在其他各地的出土情况。该史诗残片不仅出土于亚述地区,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哈图沙、以色列境内的麦基多(Mejiddo)、叙利亚境内的埃马尔(Emar)和两河流域南部城市尼普尔(Nippur)都有发现,可见该史诗的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该史诗对周围赫梯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宗教文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讲座中,欧阳博士重点介绍了自己对史诗中重要角色恩奇都的研究心得。欧阳博士认为史诗中的恩奇都经历了一个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化过程。欧阳博士详细考证了史诗中恩基都穿着打扮、活动方式、语言及其心理活动等各种行为的细节变化,认为恩基都逐渐从具有动物属性的“野人”慢慢的变成了具有社会属性的“文明人”。但欧阳博士根据史诗中恩基都对女神伊什塔尔的挑战和大不敬,甚至想要杀死女神的描述,认为恩基都虽然具备了人的诸多属性,但他并未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因为在两河流域人和神的界限分明,人从属于神,人不能对神不敬、向神挑战,更不能企图杀死神。欧阳博士认为恩基都完成了“文明化”,但“人类化”的过程并不彻底,未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人”。

最后的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就“神话传说与考古证据的关系”、“‘文明化’与‘人类化’的区别”、“两河流域的妇女地位”及“吉尔伽美什是否走上了野蛮化的道路”等问题与欧阳博士进行了讨论,现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