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康诺利谈“范例主义道德理论与早期儒家传统”

发布时间:2018-03-09浏览次数:9

3月6日下午,来自美国东斯特鲁斯堡大学现代语言、哲学与宗教系的蒂姆·康诺利Tim Connolly教授莅临我校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发表了题为“范例主义道德理论与早期儒家传统”的演讲。本次讲座是第396场思勉人文讲座,由哲学系Paul D’Ambrosio(德安博)副教授主持。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和哲学系的老师、研究生以及哲学系中国哲学全英文项目的留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康诺利教授认为,儒家有着深厚的德性伦理学的传统。这种德性伦理学不仅描述了美德的基本特征,而且为人们获得这些美德特征提供的现实方案。德性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向度是实现人的幸福。为此,人们就需要认识人类的普遍人性,然后需要实现人生幸福所需要的条件与努力方式,最后需要道德圣人作为理想范例。

其次,在讲到早期儒家作为范例主义的德性伦理学时,康诺利教授说,理想的道德范例的存在,为人类的美德观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也是先于美德而存在的。人类的基本道德观念来自于对道德范例的观察和认识。如果没有“善”这个概念,我们无法认为某人或某种行为是善的,但如果没有道德范例,我们就无从获知“善”的概念。同时,道德范例会激发出人的向往的道德冲动,并产生模仿的道德行为,从而提升人的道德层次。

再者,关于范例主义的德性伦理学作为诠释学的普遍效用方面,康诺利教授讲到,儒家传统本身就拥有很多以众多道德范例为叙述风格的文本,如尧、舜、禹、汤等,通过认识范例主义的功用可更深入的解读儒家传统。其次,道德范例往往集众多美德于一身,这就实现了诸多美德特征之间的统合,同时在比较哲学方面,范例主义能够避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的概念歧义,通过比较不同的范例能够直观的展现出范例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从而一定程度上消解文化的隔阂。

最后,康诺利教授讲到范例主义的德性伦理学对于理解孟子的幸福思想和人性论的助益。西方哲学的传统普遍认为人性存在一个客观的基础。但孟子的路径却与之不同。孟子认为人人可成圣人,与圣人具有相同的普遍人性,但却不追思人性的深层结构和客观基础,而是为普通人成为圣人提供可行性方案。同时,一方面具有美德的圣人是人性的充分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为人性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与范例。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问答交流。德安博副教授为教授的讲演作了简要评述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