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吴晓群谈“古希腊史学”

发布时间:2018-03-08浏览次数:28

 

3月7日上午,6场校百场讲座在一教211举行。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晓群教授应历史系孟钟捷教授之邀,在王悦老师的主持下,做了题为“古希腊史学的学术讲座。吴晓群教授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古希腊的宗教仪式和西方古典史学,对于古希腊史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此次讲座旨在介绍作为西方史学源头的古希腊史学的产生、发展情况,以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讲座伊始,吴教授指出在史学史的研究方面存在着两种导向,一种是将史家与史著分门别类,求其异同;另一种则更强调对史家个体生命历程及其与时代之间关系的探求。同后者相比,前者的研究理路显然过于程式化,因而在无形中消解了个体所具有的独特性。

此次讲座内容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从史诗到散文纪事“两种史学范式的确立”和“多样的历史叙述”。在第一部分中,吴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古希腊人对过往的认识是如何从史诗的神话传统过渡到史学的散文纪事的。吴教授认为,神话是一种用以体认过去的记忆形式或纪念形式,是原生态的历史叙述。它虽然是非理性的,但也是一种解释,而且在塑造群体认同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今人的视野中,神话故事往往成为一种愚昧的象征,但它其实也具备一定的真实性,那就是反映了某一群体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精神特质。在古希腊,神话最重要的载体无疑是史诗(其中又以《荷马史诗》为最),因此史诗的传承也就成了一种保持文化连贯性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做过总结,他将史诗的这种特性称为“诗性智慧”。

在史诗传统衰落之后,代之而起的是散文写作。摆脱了诗歌韵律的限制,文字所能记录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并且更加生活化。散文写作的源起同谱系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而它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人类对于自身过往的兴趣。谱系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赫西俄德所作的《神谱》,其后由于上层社会的需要,墓志铭、名录、世系家谱一类的实用性文本相继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历史文献也由此产生。到了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一些散文纪事家,他们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叙事方法,并对他们所认为的“真”或“假”进行取舍。至此,从神话到历史的转变才最终完成。

在第二部分中,吴教授分别以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为例,重点介绍了古希腊史学的两种范式。希罗多德对历史的叙述是发散的,他十分重视对民族、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描写,并在书写过程中大量使用“插话”。吴教授指出这其实是一种“荷马式”的风格,它继承了史诗口述的传统。希罗多德的著作有多重的写作目的,除了将historia发展为一种探究的方法之外,功业(erga和原因(aitie也是他探讨的重要问题。希罗多德的历史写作已经脱离了对神的依赖,转而向人世寻找原因,是介于诗与史之间的一种创作。

与希罗多德不同,修昔底德的历史写作只集中于一个主题,那就是战争。他是政治军事史的开创者。修昔底德著作的另一个特点是演说词的运用与戏剧性情节的展开。因其传奇色彩过重,往往给读者一种非真实的感觉。但在那个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写作,也缺乏史料考证方法的时代,不能就因此否认修昔底德历史学家的地位。

在最后一部分中,吴教授简要梳理了希腊化时代史学的发展状况。她认为我们尤其需要把握当时的历史语境,因为它是第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之下,史家面临着多样化的选择:单一主题的情况被打破,修辞学也被大量应用于历史写作。这一时代集大成的史学家是波里比乌斯,他因融汇各种写作风格而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