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学者系列讲座:谭桂林教授谈“苏曼殊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文化转型”

发布时间:2018-01-25浏览次数:9

 

1月7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谭桂林教授莅临我校,在中文系特藏室进行了题为“苏曼殊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文化转型”的讲座。本场讲座为知名学者系列3讲座由中文系副系主任文贵良教授主持,四川大学李怡教授点评。

谭桂林教授从政治文化、佛教文化和文学三个层面,来分析近代著名僧人苏曼殊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标识性意义,从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来看晚清文化变革的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晚清与现代的关系。谭桂林教授指出,苏曼殊兼具政治责任感和佛家情怀,具有功成不居的政治人格,其以佛教徒身份表示“虽托身世外,然宗国兴亡,岂无责耶?”。他也是佛教文化改革的倡导者与推进者,推崇佛陀“为法施生,以法教化众生”的度世精神,反对将诵经念佛作为糊口谋生乃至贪图财利的职业或手段。而苏曼殊的文学则具有“近代性”特征,他的诗歌在中国佛教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胆无拘地将男女之“情”字引进来,缠绵婉转地表现自己在自由与恋爱、佛性与人性的冲突中无法弥合的人格分裂;他以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这种叙事文体的写作来不断地表现“宗教与爱情之冲突”的主题,而两者在其小说中不分胜负。苏曼殊以其天资把中国古典才情发挥到了极致,也接受了西方近代文学的影响,所以其思想境界是对旧时代的终结,也是对新时代的启示。他的创作开启了佛性与人性的冲突,但只有到了五四文学,佛性与人性的合流才呈现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四川大学李怡教授对谭桂林教授的演讲做出了精彩评议,认为历史的发展极为复杂,不是表面上的一方替代另一方,而是文化的再构和内部关系的重新组织。佛教文化在近现代转型时期,如何重新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资源,谭桂林教授的研究在这一角度上具有重要意义。

佛性与人性在苏曼殊的作品中及其个人身上体现的矛盾状态,是无法决出胜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人”的发现的理论资源来自西方,而在此过程中,本土资源如何划入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解中,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谭桂林教授提供的这一个案极具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