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新进教师系列学术讲座——校庆学术活动月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7-10-20浏览次数:8

 

1011日下午,校庆学术活动月之历史系系列讲座活动人文楼1206教室正式拉开帷幕。在副系主任黄爱梅老师的主持下,五位新进教师为本科生、研究生做了首场历史系新进教师系列讲座

李海峰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古巴比伦时期家庭财产继承习俗研究。李教授通过考察大量一手的财产继承契约文件,对古巴比伦时期的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李教授指出古巴比伦时期财产继承的基本原则为父系单线继承,男子具有全权继承权,实行诸子平分遗产的分割原则。世俗女儿没有法定继承权,但父亲为了保证弱势女儿的利益,往往通过遗嘱继承的方式,把自己的财产遗赠给女儿。

王锐博士的报告题目是大一统国家的存续之道——章太炎<秦政记>的政治文化意涵。王博士的报告深刻剖析了《秦政记》所蕴含的深刻的政治文化意涵,指出章太炎写作《秦政记》的主要意图是总结秦政的主要特色,为当代的制度建设提供参考。同时,章太炎也在该著作中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些错误思潮进行了回应和批判。

赵继珂博士的报告题目为志愿自由队:冷战初期美国对逃亡者的特殊利用尝试。在考察大量解密档案的基础上,赵博士对美国政府企图利用逃亡者建立自由队为其服务的构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赵博士在报告中详细讲述了“志愿自由队”这一构想的提出时代背景、组建原因、实施效果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赵博士通过“自愿自由队”这一未成功案例的分析,向大家阐明了美国为了赢得冷战而做的蓄意谋划,同时也部分显示了美苏冷战对抗的有限性。

谷继坤博士报告的题目是中苏关系变迁背景下的中国人力援苏问题(1949-1963。向国外派遣人员进行援助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谷博士通过对大量原始档案的梳理,详细分析了1949-1963年,2000多名工人赴苏援建的政策变化与基本状况。谷博士指出,中国工人的赴苏援建是苏方的主动要求,该次援建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力援外。这次援苏对中苏关系的变迁具有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高嘉懿博士的报告为革命思想的回流:冷战视域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高博士立足冷战的视角,详细介绍了中法建交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情况,深刻剖析了革命思想回流是不同政治主体的客观需要:中国政府的主动宣传是为寻求合作者,扶持亲华力量;法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思想的学习与宣传,出于政治目的,更多的强调中国模式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意义,而非对法国有借鉴性;法国左翼团体自主学习与宣传是出于实现自身革命理想的需要。

五位老师深厚的史学功底,谦逊优雅的师者风范,精彩纷呈的立论演讲,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大家与老师们频繁互动,纷纷表示这场讲座另他们开阔眼界、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