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秋谈“西风东渐背景下中国章回小说形式的蜕变与淡出”

发布时间:2017-10-20浏览次数:32

 

1013日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赵炎秋教授莅临我校,在中文系4108室进行了题为“西风东渐背景下中国章回小说形式的蜕变与淡出”的讲座。讲座由中文系副系主任文贵良教授主持,本场讲座也是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101场。

赵炎秋教授认为,章回小说作为中国小说的传统形式和中国特有的小说形式,与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是合拍的。但在清末民初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章回小说无法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晚清时局导致国人对于传统文化信仰的动摇乃至轰毁作为外因,章回小说自身由于对娱乐性消遣性的过度追求及其叙事程式的死板、思想内容的脱离现实等不足所导致的难以适应新文化提倡者、参与者对小说的要求作为内因,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章回小说的变革不可避免且刻不容缓。而相比之下关注现实且重视叙事要素、形式灵活且类型多样的西方小说在此过程中提供了榜样和参照。具体来说,章回小说形式在近代中国的蜕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40年至1894年作为第一阶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文化方面仍处于惯性发展之中,章回小说还未受到较大影响;以甲午战争作为转折点,1894年至1916年为第二阶段,章回小说出现了明确的新变,但其在文坛的主导地位并未动摇;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为第三阶段,鸳鸯蝴蝶派小说取得了一定成就,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和骨干的文学批评和小说创作真正给了章回小说致命一击。自此章回小说形式退居幕后,淡出文坛。

赵炎秋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观点新颖,结合外部和内部因素清晰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型的动态变化过程,给听众带来了重大启发。之后赵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