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思勉人文讲座第365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沙龙举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丁四新以“从出土材料论《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和来源”为题做了报告。本次讲座由我校哲学系教授方旭东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刘光胜教授为评论人。
丁教授首先回顾了早期《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及其来源,三十多年来,一直是相关学界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认为由张政烺提出并由李学勤等先生作进一步讨论的“数字卦问题”,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周易》阴阳爻画“”、“”的产生,确实是筮数在“一”()、“六”()上的集中,并最终在此二数之书写形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吗?张先生发现“数字卦”及阐明其内涵的两个关键性的方法论前提。一个是他肯定那些连书在甲金、竹简材料上的三位和六位数字组是所谓筮数;二是他将这些数字依照奇偶,进而依照奇阳、偶阴的观念作了简化和归类,这样数字卦就可以直接转化和对应《周易》由阴阳爻画组成的六十四卦了。
在肯定张先生的工作基础,丁教授提出其陋谬之处是不能忽视的。第一,既往的研究确实没有明确地区分“数字卦”和“易卦”的概念,没有很好地理解二者的关系。第二,张先生按照《周易》筮法的要求,力图在所举商周筮例中发现所谓四象数,但是他的这一努力并没有取得成功。从方法论来看,张先生依据《周易》系统按图索骥,试图从殷周筮卦材料中也寻找出由六、七、八、九的四象数,这一举措近似于刻舟求剑,其结果很可能远离历史的实际。事实上,筮数或四象数的不同,乃是由揲蓍法的不同决定的。而为了论证易卦阴阳爻画出自一、六(书写形状)的观点,张先生面对帛书本的阴爻画作“”,竟然颇为大胆地认为它是由“∧”从中间落笔断开、一分为二的结果;后来他知道阜阳汉简阴爻作“八”字形,依然如此作解释,这就有点固执己见,十分生硬地涂改材料了!
接着丁教授说自张政烺先生提出“数字卦”概念之后,大家对于易卦的构成无非持数字说和阴阳爻画说。首先,可以确定,今本《周易》的卦画是由阴阳爻画构成的,其阳爻作“”,阴爻作“”; 其次,不但出土《周易》诸本的爻画属于阴阳性质,而且秦简《归藏》和清华简《别卦》(包括《筮法》的三位卦)的爻画也属于阴阳性质;最后,一般说来,数字卦在阴阳爻卦之前,而“数字卦”本身不仅是对相关易卦的定性,而且根据筮法的不同,有必要将其爻画性质进一步论定为天地爻画(奇偶数爻画)。而关键问题在如何证明易卦的爻画“”是以“一”表示“七”,而“(一)”实际是由数字“七”转化而来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作论证。先从楚简《筮法》来作论证,这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在《筮法》卦例中,单纯从字形来看,有一、四、五、六、八、九这六个数字,而在六、八之间,却唯独缺少数字“七”。虽然从字形来看,“一”的确为“一”的写法,但是从其上下文及内容来看,它在筮例中无疑表示“七”。 前一组,右左两边的六位数字均为四、五、六、一、八、九;后一组,右左两边的六位数字均为九、八、一、六、五、四。很显然,从数字排列的次序来看,这两组中的两个“一”字都应当表示数字“七”。另一证据见于《地支与爻》一节。该节将地支与爻数相配,即将子午九、丑未八、寅申一、卯酉六、辰戌五、巳亥四搭配起来,其中的“一”字,同样从数字排列的逻辑来看,也应当表示数字“七”。据此,可以推断,楚简《筮法》卦例的所有“一”字都应当表示“七”,或者说“七”在其中都直接写成了“一”字形。而“一”,又当是数字“七”的一种简省写法。在此,何以“七”字在易卦中要省去一竖笔而写作“一”?这可能需要从筮卦(数字卦)书写的特殊性来作解释。在楚文字中,“七”由一长横笔()加一短竖笔构成,而由于在数字卦中这一竖笔会挤占上下的空间,且“七”为经爻、体爻,在卦中出现的次数特别多,所以久而久之,有可能占筮者遂约定数字“七”省书作“一”字形。再从筮法(揲蓍法)来论证易卦的爻画“”是以“一”表示数字“七”。据今本《系辞上》,大概先秦易学以两种揲蓍法为主导,一种为大衍之数的揲蓍法,另一种为天地之数的揲蓍法。天星观、包山和葛陵楚简筮卦的爻数“一”也应当表示数字“七”。至于甲金文筮卦中的爻数“一”,可能存在多种情况:其一,确实只表示数字“一”;其二,只表示数字“七”,特别在那些骈列的筮卦中;其三,数字“一”、“七”混用,有些“一”表示“七”,有些只如字示意。从筮数出现的多寡来看,诚如张政烺先生等所云,“”、“”二形在殷周筮易中出现的频次最高。七、八本是两个具体的数字,在易卦中却成为表达天数(奇数)和地数(偶数)的一般形式。而这种革新和简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揲蓍法的简化。这包括:蓍草总数由55根减为50根(实用49根),推演过程由五变简化为三变,及最终所得占数由六数(六象)减为四数(四象)。其二,筮书(筮法原理、占问原理)的简化。其结构,具体可参看楚简《筮法》篇。在革新和简化之后,整个占筮过程(演算、占变和解释)就变得更为简捷、便利了。所谓数字卦,已完全被楚简《筮法》篇证明,而后者在思路上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问答交流环节,哲学系方旭东教授认为丁老师这个讲座澄清了我们对易卦来源的思考,确定数字卦为主的思路。上师大的刘光胜教授说早期易学是个大海,我们今天研究的结果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完全被推翻,而且我们现在研究还只是停在学术史的层面,对其中重要的部分如占筮法则完全不知道,所以有很多关键性的东西还是无法破解。他还认为一般所谓的三易是属于六十四卦系统,而清华简中易是属于八卦易系统。我们要区别清楚两种系统。接下来还有几位学生就大衍之数、卦象问题和丁老师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