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何其亮副教授做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做了题为“黄慧如与陆根荣:二三十年代的通俗女性主义与城市传播网络”的精彩讲座。这是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61场,该讲座由历史系姜进教授主持,王燕老师点评。
何其亮教授以1920年代末期上海公馆小姐黄慧如与其仆人陆根荣轰动一时的私奔案为个案研究,探讨后五四时期,启蒙思想(比如女性主义)在中下层社会的传播。长期以来,学界更注重于研究精英知识份分子在五四时期对于外来思想与改造与传播。相比之下,对于这些启蒙思想如何影响底层社会及如何为后者接受则研究不足。何教授借用城市传播网络理论,认为正是无数印刷及非印刷媒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城市传播网络,才使得新思潮、新词汇进入寻常百姓家。
但这些启蒙精英所鼓吹的新思想在底层的传播是否与他们的初衷一致?作者以五四时期传播的妇女解放等理论在二三十年代底层传播情况为例,借鉴白露等学者“通俗社会学”的概念,提出了“通俗女性主义”的概念,以此来描述这一现象。“通俗女性主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精英对妇女解放理论的通俗性推广;二是社会边缘人对女性主义理论的选择性、创造性运用;三是社会底层关于女性主义理论的吸收与再造。何教授借黄陆案,重点解释的是第三个方面。因此何教授充分利用弹词、滩簧、滑稽戏等底层艺术的表现媒体,借此来说明底层民众是如何对女性主义重新吸收、改造的。何教授将这一改造的场域称之为“新的公共空间”,认为在这一空间里并非是上层对下层的启蒙,而是一种对话。这种通俗化之所以可能,除了权威的缺失之外,更重要的是底层民众对现代化城市的矛盾心理所致。
何教授最终的结论是,通俗化的女性主义一方面使得原本为精英知识分子独擅的启蒙知识理论通过城市传播网络普及化。另一方面,改造过的(即通俗化的)女性主义适应了底层消费者的保守(反女性、反现代化)的倾向。
何教授在讲座过程中播放了弹词、滩簧等音频资料,借此使得听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底层民众对精英话语“通俗化”的改造过程。一个多小时的讲演之后,王燕老师对之进行了总结与点评,提出了“通俗女性主义”在明清至民国乃至当代的可能的实用性问题。姜进教授也借黄陆案指出“性别”、“阶级”两个核心概念在二三十年代的重要性。之后,互动环节,何教授回应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