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10点,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心理系副教授倪虹女士在法商北楼525会议室进行了题为“多元文化心理学和对弱势群体的服务”的讲座,这是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的第43场。
倪虹老师首先阐释了文化的概念,她指出,作为人造物的文化虽然不容易界定、很复杂、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文化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物理的/产品(工具,艺术品等),主观的/观念(角色,观点,观念等),实践/行为(行为,仪式等),而且,文化总是和一群人联系在一起,人们从不同维度(种族、语言、地区、性别、社会阶层等)将不同的群体划分为不同的文化。
接着倪虹老师讲解了文化的多元性与多元文化能力。由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扩大,社会文化多元性越来越凸显。多元文化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继心里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之后的第四股力量。倪虹老师特别关注中国文化多元性的问题,她指出,不同于美国的种族问题,中国的文化多元性可能更多体现在民族、地区、语言、社会阶层等方面。同时,不同于美国有一个明确的主流文化——中产阶级文化,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尚不明确,倪老师提示,这可以成为今后学者和在座的同学们的研究主题。文化多元性可能带来权利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倪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研究,介绍了美国校园环境的多元文化和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少数族裔学生成绩偏低、学校的惩罚机制倾向于对少数族裔进行惩罚。
倪老师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提高社会工作者、心里咨询师等服务提供者的多元文化能力入手,包括意识、知识、技能三个方面。意识指服务提供者对自身文化(包括价值观、判断、常规、假设、偏见等)的认识以及这些行为和专业性与专业实践的影响,知识则指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程度。倪老师认为,三方面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如果没有正确的意识与知识,就不能在实践中针对实际情况对技能进行调整以适应具体案例。随后,倪老师还针对怎样提高多元文化能力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强的建议,譬如多元文化能力在对弱势群体服务中的体现。
讲座进入后半场,倪老师引述了大量多元文化心理学在美国学校的应用案例。并给予在座有志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同学们一些实用的建议。赵鑫老师结合自己心理学专业的背景和多年来从事社会工作的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经验,对倪老师的讲座给予了精彩的评论。提问环节中,一位同学问及“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的具体措施”,倪虹老师和主持人薛红老师以这个问题为引子,就当代中国大学何如更好地给予体育生、美术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更好的学业支持这个问题进行了对谈。随后,三位访问学者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