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德国不莱梅大学伊沃·莫斯希(Ivo Mossig)教授应邀在在闵行资环楼148报告厅做了题为“集群演化的驱动力:企业、关系与集群系统”的学术讲座。该讲座为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百场讲座第39场,由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和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终身教授曾刚教授主持。
莫斯希教授指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经济地理学中的关键主题之一,并列举了全球各地区的多个产业集群,表明集群现象既有可能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也有可能在传统产业,既有制造业集群,也有服务业集群,既可能位于发达国家,也可能位于发展中国家。针对这些集群现象,莫斯希教授提出三个问题:集群是如何起源的?集群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集群发展的路径是什么?他以位于德国吉森(Giessen)和施瓦本哈尔(schwaebisch-hall)2个包装业集群为案例展开分析。
首先,在集群的起源上,莫斯希教授指出吉森和施瓦本哈尔2地的包装业集群出口量高达全国80%,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他追溯它们的演化过程发现,1953年第一家包装企业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吉森成立,随后这家企业在不同时期不断孵化和衍生出了多个分公司而形成了地方集聚,这些分公司的CEO多为母企业的员工,他们因为在当地生活多年的缘故基本都选择在本地建立分公司。因此小事件在新产业的区位选择的阶段很重要,随着集聚的形成地方机会窗口也逐步关闭。其次,关于集群演化的驱动力。集群自身是不会增长,主要是受内外部各要素驱动所发展的。莫斯希教授总结了企业、关系和集群系统3大方面所包含的规则、子公司的建立、竞争合作关系、本地化的学习、集群政策、异质性和市场条件等7个驱动因子。再次,莫斯希教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从集群演化的7个驱动因子出发,对比研究了1998-2010年间吉森和施瓦本哈尔两地包装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发现因为各驱动因子的不同,吉森的包装业集群逐步缩小,而施瓦本哈尔包装集群日渐强大。
最后,莫斯希教授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就产业集群的分析维度、产业集群与临时性产业集群的关系、中德产业集群的差异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