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中文系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中心邀请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罗宁教授在中文系特藏室4330室做了题为“中国古代的伪典和伪典小说”的讲座。讲座由我校中文系教授、思勉高研院院长谭帆教授主持。
罗宁教授首先对“伪典”与“伪典小说”进行了定义;其次分析了“伪典”出现的原因,并列举了大量文献资料;再次又对“伪典小说”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并指出“伪典小说”与古代小说之间的区别;最后对“伪典小说”进行了评价。
“伪典”作为罗宁教授新提出的概念,带有神秘性和陌生感。罗宁教授指出他提出的“伪典”并不同于西方圣经中的概念,而是在研究古典诗词过程发现的一个现象,他将“伪典”定义为:伪典就是杜撰伪造的故事(包括代名和诗文),目的是作典故使用。“伪典小说”指专门杜撰编造伪典的小说。
罗宁教授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出,目前他认为的“伪典小说”有:《开元天宝遗事》《龙城录》《云仙散录》《清异录》《诚斋杂记》《琅嬛记》《女红余志》《缉柳篇》《古琴疏》,并指出“伪典”和“伪典小说”在北宋开始出现的原因有二:一是与宋人诗文写作追求新异的典故和词藻风气有关;二是与宋人大量阅读小说以及使用小说典故(包括代名)入诗有关。
作为新兴名词“伪典小说”,罗宁教授认为其有以下特点:每条文字较短;条文中含有典故(代名),故事具有典故(代名)指向;故事新奇,几乎无法找到可印证的其他记载;出现较多不知名(不见于其他文献)的人物;如果引用书籍(标注出处),一般都是闻所未闻的书籍;文词纤巧卑弱。小说具有虚构性的特点,但罗宁教授指出,“伪典小说”是用做典故之用的,后人杜撰前人的故事,而一般的传奇小说则是出于党政之争的当世人记录当世事的故事。
最后,罗宁教授认为“伪典小说”作为小说中一种,在艺术性和文学性上有所欠缺,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影响也较小,但存在即是合理,“伪典小说”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之林。
讲座后,思勉高研院院长谭帆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点评,高度评价了罗宁教授的研究,在座的硕、博研究生也就“伪典”和“伪典小说”与罗宁教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