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百场校级学术讲座暨日语系樱河讲坛第二讲在外语学院333教室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张龙妹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好色’文学的中日比较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日语系尤海燕老师主持。
本讲座“‘好色’文学的中日比较研究”,是以日本平安时代中期以前的假名作品为中心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进行的对比。讲座中,张龙妹教授首先介绍了中文的“好色”和日语“色好み”的含义,指出二者在概念和含义上并不尽相同,然后对日语的“色好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日语的“色好み”论始自折口信夫,他提出日本古代帝王的“色好み”是一种美德,是通过和多个地方祭祀权掌握者——巫女结婚而取得天下、统治天下的王权的理想形式,同时“色好み”也意味着具有这种资格和能力的伟大人格。这在日本古代神话及历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中都有体现。而在实际的假名作品(含和歌作品和物语作品)中,则未必和古代神话中的“色好み”一致。总括“色好み”含义的变迁,基本有以下几点:1、用于女性的「色好み」 基本上都是贬义的;2、在《落洼物语》之前,用于男性的「色好み」基本上是褒义的 ;3、《落洼物语》是一个分水岭,从女性的角度来看,“色好み”是一把双刃剑,「色好み」的男性既令人担忧,又可能是自己的白马王子;4、《源氏物语》中是贬义的,尽管在折口信夫论中其主人公光源氏就是典型的“色好み”的代表人物。这里可以看出,男性作者的作品中,对男性「色好み」的肯定和对女性「色好み」的否定,而女性作者则全盘否定「色好み」。
随后,张教授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文中的“好色”,并将中日两国的“好色文学”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了中日文学中“好色”的本质区别:一是以儒家文化语境中的“扬诗守礼”、“好色不淫”甚或假道学的伪善;一是脱离了儒家道德规制的真实率性以及对对方的体贴。二者的共同性则体现在对时势的愤慨和抵抗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的“韬晦”上。
最后,张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从独特的视角一一解答了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
张龙妹教授毕业北外日研中心,后获得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古典文学研究,无论是教学领域还是科研领域都有着十分丰硕的成果。张龙妹教授主编的《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日本古典文学入门》(外研社2006)、《日本文学古典篇》(高教社2008)奠定了我国日本古典文学教学研究的基础。另有著作、编著、校注若干部,其中『源氏物语の救済』(日本风间书房,2000年)获日本第八届关根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学者,该书还获得第三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著作类一等奖。另有译著、编著多部,在国内外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现主持国家社科基基金“东亚视阈下的日本古代女性散文体叙事文学研究”(2011)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及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