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军谈“中国‘援越抗美’政策之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浏览次数:50

  

313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牛军教授做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进行了题为“中国‘援越抗美’政策之再研究”的讲座。本次活动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蒋华杰主持。

牛军教授的演讲主要是通过叙述 1960 年代开始的中国针对越南战争采取的各种行动的过程和结果等,其中集中分析19601964年夏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重新定义和解读中国“援越抗美”政策,包括它的主要内容、实质、起因、特点和影响等等。

牛军教授首先将“援越抗美”定义为中国针对1960年代发生的越南战争的一项长期政策,它有酝酿、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支配着从1962年到1975年中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许多重要决策和行动。“援越抗美”是对一项持续了十余年之久的大规模对外军事援助政策的概括,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提供包括大规模的“间接”军事介入、向越南提供巨大的财政物资援助和各种政治支持,帮助越南赢得统一国家的战争,达到提升中国在亚非拉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加强国际共运中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斗争、消除美国对中国南部边境地区的安全威胁、以及在国内加强政治动员等等目的。牛军教授认为将“援越抗美”作为一项战略进行研究是合理的,毕竟,它指导着迄今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对外军事援助行动,而且严重影响了这期间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等的诸多方面。

基于上述定义,牛军教授接着讨论这项战略的形成过程,他回答的问题是这项战略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包括回答中国领导人如何逐步以及为什么选择了“援越抗美”;他们在各个阶段上采取各项行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是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单一的、始终协调一致的,还是相反,等等。

牛军教授认为1965 年春之前是援越抗美政策的缘起或酝酿时期,它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60 夏季到1962年春夏,即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结束; 他认为,中国援越政策得以产生,并不仅仅因为美国的军事介入威胁了中国的安全,而是包括了是否支持越共中央在南方展开武装斗争甚至发起统一战争,以及如何应对由此可能引发的美国军事介入,直至爆发大规模局部战争,这当然也就涉及到了地缘安全问题。他强调了中苏分裂、老挝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牛军教授认为第二阶段是从1962年夏开始到1965年春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对越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中国决定向越南供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其背后涉及复杂的背景,包括中国正在形成并因对世界政治的新判断而不断膨胀起来的一种远超出印支地区的战略幻想。他分析了越共中央决策的转变、中苏的竞争、中国对外战略的激进化等因素在中国升级援助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