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上海市社科项目“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前期赴日清人的文艺创作研究”开题报告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举行。
开题报告由项目负责人日语系唐权副教授主持,东华大学陈祖恩教授、剑桥学院日语系薛明博士、本校外语学院高宁教授、潘世圣教授、尤海燕副教授、陈文佳讲师,及日语系研究生参与了本次学术沙龙。
在开题报告中,唐权副教授首先就涉及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述,反思以往研究中对来舶清人的认识中存在的偏差,指出这一群体在文艺创作方面的功绩被后人忽视和遗忘。来舶清人中最有代表性且最为活跃的人物为,是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的苏州人江芸阁。他与同时代日本文人之间的诗歌唱酬、笔谈、书画作品、信函以及其他原始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流传至今。如果通过对这些材料作涸泽而渔式的网罗,来重新认识19世纪前半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将会极大改写这段历史。
之后,唐权老师通过长崎的文人交流网络这一视角,介绍与江芸阁有过交往的日本文人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与日本文人的各类交流方式,同时指出交流如此繁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文政年间日本社会中风靡一时的中国趣味。最后,唐权老师说明了攻克本课题存在的挑战,包括文献收集和解读上的困难以及相关的社会史方面的研究尚薄弱等问题。
在会上,各位与会老师针对开题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并提供了有益建议。陈祖恩教授指出苏州地域文化的重要性;薛明博士则提供新著,并介绍江户时代中日文化交流背后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潘世圣教授建议是否可以通过查找江芸阁后人的方式深入调查;高宁教授、尤海燕老师和陈文佳老师围绕江芸阁作品的文学性,与唐权老师展开了讨论。总之,此次会议的召开,为项目提供了新的观点及研究方法,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开拓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