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越教授做客思勉人文高德研究院,带来了题为“走向一种唯物主义批评——阅读阿尔都塞关于艺术的文本”的精彩演讲。本次演讲由中文系罗岗教授主持。
陈越老师首先指出,阿尔都塞的文艺批评在他全部著作中只占有微弱的比重,因此他和批评理论之间并不存在显而易见的关系。这也就决定了阿尔都塞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并未放弃思考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核心问题,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国家的阶级斗争;另一方面,他的文艺批评也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审美解放理论,而是占据着一个更为独特地位。反之,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个地位,才能更准确地理解阿尔都塞思想的整体。
接着,陈越老师介绍了阿尔都塞晚年的“相遇的唯物主义”思想。这种唯物主义的灵感来源于伊壁鸠鲁,即认为在世界形成之前,无穷的原子相互平行地落入虚空,这意味着在世界形成前什么也不存在,而万物的产生也不过是这些原子发生偶然的偏斜、碰撞的结果。阿尔都塞用这种思想来反对一切必然性的和目的论的唯物主义,试图用一种哲学实践来破除了一切有关哲学的神话,而所谓“哲学实践”就是要制造这种“虚空”,来排除一切可能的意识形态的干预,换句话说,哲学就是要拉开这道虚空的距离,不断地“划清界限”。
在介绍了阿尔都塞的思想旨趣之后,陈越老师转入了对《保卫马克思》中《小剧院》一文的分析。他认为,正是这个“拉开距离”以制造“虚空”的隐喻可以把我们直接引向阿尔都塞的艺术观点。阿尔都塞表述过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即真正的艺术并非意识形态。陈老师指出,首先,“真正的艺术”只是一个抽象,它并非指具体的艺术作品,而是指艺术作为一种理想在意识形态中应该发挥的功能;其次,艺术本身虽然身处意识形态之中,但却能够通过艺术语言的特殊性为我们提供那道“距离”或形成那个“虚空”并从意识形态“内部”展开意识形态批判。陈老师还强调,这个“距离”和美学中的“审美距离”截然不同。“审美距离”是通过和外部“现实”拉开距离,把审美意识确立为一种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态,而“在内部拉开距离”恰恰是对这种意识形态自我中心的疏离。
最后,陈老师指出,真正的艺术如果不是意识形态的,那么它实际上就是唯物主义的。但它只是一种天然的、实践形态的唯物主义。而这样的艺术就需要一种同样是唯物主义的艺术批评把它揭示出来,如果说审美距离构成了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批评的核心原则,那么这种“在内部拉开距离”的艺术,则为一种唯物主义批评开辟了道路。而这种唯物主义批评则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演讲结束后,罗岗老师进行了点评。现场的同学们也就演讲交流了看法,提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