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武汉大学哲学系程炼教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勉人文讲座“为什么要有道德”。本次讲座由哲学系葛四友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哲学系张志林教授为点评人;出席本次讲座的还有同济大学的王静教授;东华大学的何朝安、谭力扬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的倪明红博士;本校哲学系的颜青山、付长珍、刘梁剑教授,王韬洋、郁锋博士,思勉高研院的朱佳峰、惠春寿博士等师生。
程炼教授主要研究心灵哲学与伦理学,特别擅长用清晰明了的汉语来表达哲学问题,其《思想与论证》与《伦理学导论》等书极鲜明了体现了这个特点。在本次讲座中,程炼教授一如继往,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讨论伦理学中最根本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为什么要有道德。在讲座开始,正如其一贯风格,程教授对“为什么要有道德”的做了三重区分:1,有道德是不是审慎地理性的?2,道德要求是不是总是给我行动的理由?3,在实践慎思中采用平允视角是不是总体上理性的?程教授采用一种道德实在论的观点后,试图证实3可以有肯定的答案。程教授这里主要是考虑进化论对道德的拆穿论证:1,我们的道德都是在生存选择中通过进化而选择出来的,2,因此说这些道德信念是追踪道德真理的话,那只能归于纯属巧合,属于“偶然性”事件。由此,3,这些道德信念会导致我们获得道德真理就是说不通的。
对于此种拆穿论证,程炼老师粗略地区分偏向性的道德信念与平允的(不偏不倚的)道德信念。通过诸多例子显示,只有偏向性的道德信念是有进化优势的,而平允的道德信念恰恰是没有这种优势的。由此,程炼支持一种进化的“打包”解释。我们在进化出偏向性的道德信念时,实际上进化出了某些道德功能与能力,而这些能力与功能使得我们能够认识道德真理。这种解释不仅在道德信念中是这样,在数学与科学等理论中实际上也是如此。由此,尽管进化确实拆穿了某些道德信念,主要是我们的偏向性信念,因此,这些可能是无法追踪道德真理的,但平允的道德信念显然无法被这样拆穿,因此它们恰恰是可以追踪道德真理的,由此进化实际上为程教授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报告结束后,来自复旦大学的张志林教授做出了点评,然后程炼教授与在座的听众进行了充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