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沈惠如教授应邀在我校中文系特藏室作“谈汤显祖《南柯记》的禅梦哲思与改编向度”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中文系程华平教授主持并作点评。
“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是我国古典戏曲剧作的瑰宝,而汤显祖也因四梦的高度艺术成就,成为古典剧界“以梦入戏”的最佳写手。
然而《南柯记》等三梦所受到的关注远不及《牡丹亭》;诚然,杜丽娘出生入此、起死回生的情感历程较易感动观众,《南柯记》、《邯郸记》对晚明政治腐败的暗示以及剧末的成佛入道则容易落入轮回、幻灭的宗教表象。但汤显祖毕竟是大师,若以为《南柯记》、《邯郸记》仅是“垂暮老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任由它在戏曲舞台上消失,则肯定是戏曲文化传承的遗珠。
若要提振世人对汤显祖“三梦”的关注,主讲人认为当从《南柯记》开始。理由有三:其一,以“临川四梦”的名气而言,《昆曲辞典》云:“其中以《还魂记》最负盛名,《邯郸》、《南柯》次之,《紫钗》更次之。”《邯郸》、《南柯》因内容结构近似,常并称“二梦”,继《牡丹亭》之后,最常被讨论。其二,清梁廷枏在《曲话》中说《南柯记》“末折绝好,收束排场处,复尽情极态,全曲当以此为冠冕也。”可见此剧思想超脱,结局不落俗套,在今日剧场的诠释与改编上有着绝佳的发挥空间。其三,《邯郸》、《南柯》的情节结构同样是入梦→荣华富贵→盛极而衰→梦醒→成佛或得道,但是《南柯记》穿插一个由蚂蚁建构的虚幻世界,奇幻而神秘,其戏剧性的剧场元素远较《邯郸记》强烈。基于以上三点,主讲人锁定了《南柯记》为对象,试图将之重现舞台。但是在此之前,须先为原剧把脉,因为现今恢复旧剧或者改编旧剧的呈现方式已非常多元,它可以是串折、整编,以昆剧的原貌出现,也可以做跨剧种的改编,更可以结合现代剧场做实验性的演出;而在内容方面,透过对原著的各种诠释层面,亦可造就出不同的改编风貌。
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