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声系及数据库建设”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室举行。本次沙龙由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董莲池教授主持,参与沙龙的有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臧克和教授、潘玉坤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肖思汉博士,俄罗斯研究中心王铁军教授、肖辉忠博士,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陈乔见博士、苟东锋博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杜成宪教授、王伦信教授,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汪明峰副研究员、王列辉副教授等。
课题负责人白于蓝教授在开题报告中对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材料、基本内容、中期成果和研究进度等内容作了介绍。白于蓝指出,建国以来随着地下出土战国秦汉简帛古书材料的日益丰富,简帛古书已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焦点。同流传至今的同时期古书相比,通假字在简帛古书中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而且简帛古书未经任何篡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用字情况,学术价值更高,已有不少学者作过不同程度的整理。但以往的整理成果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材料来源方面存在局限。2、随着新材料的陆续公布以及学界研究的深入,以往成果的部分学术观点均存在修订完善的必要。3、以往成果均未能实现相应的电子版转化,未能建立一个具备多路径检索功能的数字化查询系统,难以满足学界的整体需求。因此,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如果能够在充分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简帛古书中的通假字进行系统的研究,编撰出一部方便检索利用的简帛古书通假字工具书,并实现全面数字化,建设开发相关电脑检索软件,势必会为学界进一步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便利。
该课题的材料来源分为两部分:战国简帛书籍有楚帛书、信阳楚简、郭店楚简、九店楚简、上博楚简和清华楚简等六种。秦汉简帛书籍有青川木牍、睡虎地秦简、关沮秦汉简牍、龙岗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北京大学藏西汉简、张家山汉简、马王堆帛书、阜阳汉简、虎溪山汉简、银雀山汉简、孔家坡汉简、大通汉简、汉长安城未央宫汉简、尹湾汉简、敦煌悬泉月令诏条和武威汉简等十八种。
白于蓝还对该课题研究进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造字和古文字原形检索等问题作了汇报。
与会专家围绕课题内容和进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如臧克和教授指出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够在数据库框架下进行,则会事半功倍,省去很多造字录入和输出的麻烦,研究进度会大大提高。杜成宪教授则对为何在出土古书中通假字现象十分普遍这一现象提出问题并谈了自己的看法。王伦信教授、崔允漷教授、王铁军教授以及与会的其他专家则分别围绕该课题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工具书意义以及思想史研究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