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周裕锴谈“《沧浪诗话》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

发布时间:2017-01-03浏览次数:32

  

1130日下午,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114场“《沧浪诗话》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新论 ”在中北校区国际汉语教学楼118室举行,主讲人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周裕锴教授,讲座由对外汉语学院成玮副教授主持。

周老师由禅宗角度,对严羽《沧浪诗话》的“以禅喻诗”与诗学宗旨作出了全新解读,主要观点如下:

1)严羽借助禅宗比喻,建构了一个形而上的诗歌等级制,包含第一义之悟、第二义、第三义乃至野狐外道,共四个层级。

2)严羽以临济宗喻“第一义之悟”,以曹洞宗喻“第二义之悟”。依照此说,临济与曹洞两宗有高下之分。清人冯班等就此提出批评,甚至怀疑严羽是否真懂禅宗。然而回到当时语境,临济宗的大慧宗杲等人,常激烈攻击曹洞宗,而严羽比较认同宗杲。站在他的禅学立场,临济确实高于曹洞,此喻并非无知妄言。

3)严羽说的诗有别材、别趣,是取禅宗自许的“教外别传”为喻。他所批判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逐一对应于《五灯会元》卷一所载,世尊付嘱迦叶尊者的“不立文字”、“实相无相”、“微妙法门”。由这一认识出发,可对严羽若干以前被认为倡导冲淡空灵诗风的说法,作出不同诠释。例如他所说“兴趣”,其实指一种感兴的趣味;所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其实指语言文字在表意方面的澄明性。凡此与神韵诗学,均不存在必然联系。

演讲后,对外汉语学院师生与周老师,就严羽的诗歌思想与创作是否对称、严羽是否可能及时读到同时代成书的《五灯会元》、诗歌语言的澄明性是否相对的等等问题,展开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