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2016年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会第8场在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504室举行。著名历史学家、我校终身教授、历史学系杨奎松教授做了题为“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与毛泽东军事领袖地位的确立问题”的学术报告。政治学系萧延中教授出席报告会,并担任点评嘉宾。
杨老师主要想通过这场关于长征的报告,讲清楚一个问题,即毛泽东在长征过程中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党的领袖地位,他遇到了怎样的机遇?他又拥有哪些才华?杨老师指出,遵义会议虽然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但是毛泽东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更重要的还在于两点,一是毛泽东在成为最高领导人之前,必须要有突出的表现,这样才能获得党、政、军三方面领导人的认可;二是必须获得来自莫斯科的支持,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下属支部,其内部的组织人事变如果没有共产国际的认可,也是很难实现的。杨老师提到,从1934年开始,毛泽东就是当时《真理报》等苏联媒体着力表彰的中共领导人。1934年7月,在共产国际的七大上,毛泽东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与季米特洛夫、台尔曼、拉科西和市川正一一起被推举为共产主义运动的英勇旗手。1934年底1935年初,苏联甚至还出版了毛泽东选集。
那么在遵义会议到1938年这段时间内,毛泽东究竟起到什么作用,能够获得来自党、政、军三方面领导人的拥护与支持?杨老师认为,在遵义会议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一二十人的民主会进行军事决策,而毛泽东对此十分不满,因此在抢渡乌江之前,他提议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成立三人团,集中领导军事,加强作战统一指挥。这些行动使得负责党务的张闻天和负责军事的周恩来逐渐看到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才能。在与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一度被兵强马壮的张国焘所挟持。1935年9月10日,毛泽东得到叶剑英的报告后,说服中共中央的其他领导人,率领红一军团和中央机关连夜北上。这种超强的政治决断力在当时党内是极为突出的。
讲座结束后,萧延中教授作了精彩的点评,并高度评价了杨老师的研究工作。之后,杨老师逐一回答了现场师生们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