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授报告会第3场:杨国强谈“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发布时间:2016-10-12浏览次数:50

  

922日下午,我校终身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杨国强教授,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的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会。报告由政治系萧延中教授主持,来自思勉高研院、历史系、中文系、哲学系等的青年教师、硕博士研究生参加。

报告伊始,杨国强教授以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个历史类比为切入点,将新文化运动与之作了整体性比照,认为20世纪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不能与之划等号。他说,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科学和白话文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之前都已经有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新文化运动看做是戊戌维新运动思想的一种延续。但是,戊戌维新运动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国家主义,而新文化运动区别于前者的最大特点是个人主义。接下来,他以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例,阐释了个人主义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的复杂性,并揭示了个人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

杨国强教授看来,陈独秀的个人主义发端于反国家主义,有他心中的“法兰西文明”作依傍,但其理论却没有具体的来源和内涵,其个人主义即个人至上、唯我独尊,具有很强的竞斗性;胡适的个人主义的标本是易卜生主义,虽然讲求“大我”和“小我”,但是又有很强的为我主义和以知识淹没道德的倾向,一方面提倡杜威的负责任的个人主义,一方面又极力反孔,具有很大的内在矛盾性;而鲁迅的个人主义来自尼采等人,强调超人意识和权力意志,有很强的精神性,而且自始即生成于为“今世文明”纠“偏执”的过程里,表现为单向度的国民性批判,其个人主义已经没有了西方作依傍。

杨国强教授强调,个人主义作为外来的主义、青年的主义和城市的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存在着文化隔阂。其用以反皇权的反专制话语泛化以后,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破坏。一面以打倒礼教压倒理性,一面以打倒礼教唤出欲望,以及由这种脱出了理性的欲望作引导,个人主义所造成的实际上的破坏性是无可估量的。以理性为宗旨的新文化运动,在这个过程里又为其自身的逻辑所制约、牵引而失其本义,一步步促成了理性淹没的事实。

总而言之,新文化一面以人权诠释民主,再以个人主义诠释人权,把人的至上性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处,从而使人变成了独尊的人、孤独的人、没有限度的人;一面又借助于主义化了的科学派生出缺乏温情的绝对主义,用以反对儒学中的理性部分和理智部分,因摆脱了社会伦理的限制,最终使人跌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因此个人主义虽出自新文化,但在新文化之中,又只能算是一种夹处于不同学理之间,还没有弄得十分贯通的东西。

杨国强教授还就个人主义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的影响、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讲解和分析。最后,萧延中教授对报告做了点评,杨国强教授对在座师生提出的问题做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