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98场思勉午餐沙龙“岁时印迹——中国传统年画鉴赏”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沙龙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和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沙龙主讲人为年画收藏爱好者、文墨堂主人、高级规划师李文墨先生,点评人为美术学系汪涤副教授,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王晓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宋云丽老师和来自各院系的数十名师生参加。本次讲座亦开启年末将在本校图书馆举办的“年中有画画中年——文墨堂藏精选年画展”及其系列活动的序幕。
沙龙由该年画展的策展人、民俗学研究所李明洁教授主持。她先介绍了主讲人的概况。李文墨先生2005年至2012年在住建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工作,2012年师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城市遗产保护专家张松教授攻读历史城镇遗产保护与规划设计博士学位,主持并参加了数十项历史城镇的保护项目。在多年从事城乡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他几乎走遍全国每个省区。在历史村镇的田野调查中,逐渐对民间年画的遗存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十余年的收集和整理,传统年画的收集已达两千余张。
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之龙头,属第一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国民间木版年画遗存丰富,但由于其为应时之物,用后即弃,故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多已散逸。此次讲座李文墨先生结合他的藏品,从年画收藏者的角度,列举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大量珍贵孤本,通过讲解年画所负载的民俗与社会的变迁,分析了传统年画的历史和价值;通过技法、色彩、工艺、形象等方面的特征,讲解了年画的产地和风格;从门类、断代以及刻工、画工三个角度分享了年画的赏鉴方法;最后李文墨先生用“存留往迹,启发未来,以物传人,本固枝荣”这十六个字表达了他年画保护、收藏和研究现状的看法。他希望年画作为一项内涵极为丰富的非遗项目,在当下能够帮助民众和社会,“唤起记忆,延承传统,记住乡愁。”
汪涤副教授教授对讲座进行了专业点评。他认为李文墨先生从建筑和城市规划角度进行年画研究的视角非常新颖,认为美术史应注重对图像与空间的关系研究。他特别肯定了李先生“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两条文化交流通道对年画传播意义重大”的观点。
田兆元教授在点评中对文墨堂藏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表达了赞赏,并呼吁诸如建筑学、历史学、文学、美术等各学科相互学习、相互呼应,联合起来参与到以年画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保护中去。王晓葵教授则回忆了自己2008年在震后的绵竹所做的相关调查,当地人在房屋被毁无法贴年画的情况下将年画图案印于衬衫,使其成为了抗震救灾的心理象征。王教授由此提出:“年画不只是古代的留存,它仍以自身强大的文化力量从不同角度丰富着当下的生活。”
点评环节结束后,田兆元教授与王晓葵教授为清末年画《铁马行走》揭幕,标志着“年中有画画中年——文墨堂藏精选年画展”及其系列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