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下午,政治学系齐卫平终身教授报告会在法商北楼325会议室举行,报告会以“执政能力与治国理政能力的话语转变”为主题,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孔凡君教授点评。
齐卫平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中心话语由“执政能力”向“治国理政能力”的转变历程。20世纪八十年代末,拨乱反正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心,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工作逐步正常化;从九十年代,党面临着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重大考验;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各种风险与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党的建设工程的主线,“执政能力”成为党的政治实践的中心话语;十八大以来,党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治国理政能力”成为党的政治实践的中心话语。十八大以来,党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国家治理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国家治理,怎么治理国家”成为党的政治实践的一个主题。齐卫平教授认为,强调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能力建设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贡献,不断提升两种能力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任务。
其次,齐卫平教授对“执政能力”与“治国理政能力”两大概念的异同作了深入的解读。齐卫平教授认为两个概念在含义、属性、范围和取向上存在着不同之处,但是二者在内容上也存在着交叉:治国理政能力内含着执政能力,执政能力不能等同于治国理政能力,重视治国理政能力建设不能忽视执政能力的建设。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成为治国理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凸显了党的创造能力、引领能力和领导发展的能力。
最后,孔凡君教授对齐卫平教授的报告做了精彩的点评。孔凡君教授认为,齐卫平教授的报告分析深刻、见解独特、内容丰富、结构完整,不仅具有学术性、科学性,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报告以小见大,从两个核心概念引出鸿篇论述,对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能力建设予以高度评价。孔凡君教授认为,问题是时代的呼声,近年来党的执政能力与治国理政能力建设面临各种严峻考验,苏东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报告会结束后,现场观众对齐卫平教授的精彩报告和孔凡君教授的深刻解读致以热烈的掌声,不少同学对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齐卫平教授和孔凡君教授耐心地做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