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中日两国近代新潮演剧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影响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4-07浏览次数:31

  

320日下午,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日两国近代新潮演剧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影响研究”第一次中期报告沙龙在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204顺利举行。本次中期报告由课题负责人外语学院日语系陈凌虹老师主持,参加此次开题会议的有日本摄南大学濑户宏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曹树钧教授、外语学院陆留弟教授、唐权副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

剧场是戏剧的一大要素,而关于文明戏的剧场形态,鲜有专门论及的研究。课题负责人以“清末民初上海文明戏剧场新考”为题,梳理了清末民初上海文明戏演出的剧场,即租界的西式剧场——兰心大戏院、谋得利小剧场,“私园公用”的游艺空间——张园,传统茶园改良或新建的新式舞台——肇明舞台、歌舞台、中舞台等,探讨其存在始末、剧场构造、内部设施,及在此上演的文明戏的演出形态。得出的结论是:文明戏作为新兴的商业戏剧,一方面基于自身对描摹现实生活、演出新式戏剧的追求,积极地利用租界的纯西式剧场,培养了一批新戏剧的观众;一方面又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以剧团为单位辗转于传统剧场改良或新建的舞台。在此过程中,可以确认近代以降,在租界以及日本等外国新式剧场的影响下,伴随着传统戏剧改良运动和新潮戏剧的兴起,上海的传统剧场也在剧场构造、舞台装置和营业上引入了新机制和新体系后化身为近代剧场,大大改善了演员演剧和观众观剧的环境和条件。

围绕报告内容,参加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曹树钧教授指出以往的研究主要以文本为对象,对于剧场和表演着墨甚少,肯定了选题的意义以及报告人翔实的资料调查。同时结合其多年的话剧特别是曹禺研究经历,建议关注新潮演剧给予中国话剧奠基人物的重要影响,另外尽可能进行相关人物访谈,获取一手资料;唐权副教授也指出在史料上除了大报《申报》以外,还应该查看清末民初时期的小报;濑户宏教授介绍了日本的研究动向,对报告内容的细节进行了某些订正;其他老师也就报告内容和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相关的重要信息和意见。

课题负责人陈凌虹老师表示将听取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继续收集多方位的史料,推进“中日两国近代新潮演剧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影响”课题的研究。

最后报告人表达了对参会老师和学生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