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郑德高教授在闵行校区资环大楼148会议室做了题为“空间规划的政治、经济与专业逻辑”的学术报告,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教授出席报告会,报告由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斌栋教授主持。
郑德高教授现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际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编委,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等。主持和参与包括全国城镇体系、长三角发展规划等区域规划,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城市的战略规划与总体规划工作。
空间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在不同语境下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内涵。首先,郑院长介绍了空间规划的政治理性、经济理性以及专业理性。政治理性强调规划的权利表达以及规划的共识,可以表达为政府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以及怎么干;经济理性追求效率优先、提高城市竞争力及其在全球城市体系的定位;专业理性则更多追求对落后地区、弱势人群和弱势产业的关注,以及规划行业的技术进步。三种理性追求代表三种不同的语言,相互交织和博弈,形成规划的不同表达,促进规划的改革。接着,郑院长结合实例从政治、经济和技术的视角,系统回顾了世界和我国空间规划的演进历程,并基于武汉2049和上海规划2040等研究,提出了自己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认为这些新一轮的长远发展战略主要受经济、政治和规划专业理性的交互影响。最后,郑院长就转型规划提出了若干问题,“如何突出规划的政策性,而不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如何突出公众参与,而不是精英思维”;“在中国,能获得共识的规划是什么样语境的规划”,此外,他还分享了对全国城镇体系及其功能构建的思考。
最后孙斌栋教授对报告会做了简要总结,并由衷感谢郑院长的精彩报告及学者和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