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下午,由我校艺术研究所所长、终身教授、紫江学者阮荣春教授主持的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开题论证会在理科大楼A207举行。
会议邀请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万书元教授、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主任孙长初教授、东南大学汪小洋教授、上海博物院李维琨研究员、复旦大学中文系王才勇教授担任开题评审。开题组组长由万书元教授担任。
我校副校长汪荣明教授莅临会议并致辞。汪荣明校长对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代表学校对这一重大项目的成功立项表示祝贺。汪荣明校长希望课题组成员通过开题会议的二次论证,吸取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和研究计划,高质量地完成这一意义重大的国家项目。
首席专家阮荣春教授对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思路和重点难点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之前的国际学术界对“中印佛教美术源流”问题的研究,话语权被牢牢掌握在欧美、日本、印巴等国的学者手中,中国学者处于缺席状态,这同佛教在东亚地区的发展和中国的国情是不相称的。本课题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对佛教源生地的考察,通过国内多所高校和敦煌研究院的协同创新,打造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佛教美术研究的学术高地,使本课题的研究达到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水平。随后,张同标教授、赵声良研究员、何志国教授、张晶副教授、许薇副教授分别对各自主持的子课题进行了汇报。
在万书元教授的主持下,各位评审专家做了精彩发言,对本课题的前期工作和成功申报给与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第一,本课题以“图像”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建议课题组增加从“文化学”角度的深层次的思考,研究不同时期的佛教艺术同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的关系。
第二,本课题是一个汇集了多学科、多角度的重大课题,除了需要对印度进行考察外,还需要收集分布在欧、美、日等地的藏品,从经费上看比较紧张。
第三,五个子课题,分别从不同的艺术载体出发,包含了雕塑、石窟、寺庙、设计和乐舞,是比较全面的,但对“壁画”的研究略显不足,对绘画史的关注需要加强。
第四,从目前开题的情况看,“源流”意识非常好。但有些子项目材料比较难收集,材料少的情况下要避免“做过头”。“源流”研究最重要的是“把关联建立起来”,通过考古、图像、文献等不同的途径,做好纵向关联和横向关联。
第五,“中印佛教石窟源流研究”同“中印佛寺比较研究”两个子课题存在一定的交叉。前者主要关注石窟艺术里面的造像、雕塑、绘画、壁画,后者主要关注建筑和遗址等情况。二者都是研究佛教艺术的场所和空间,要注意研究的分工。
各位专家和课题组成员还就课题的下一步实施交流了意见,详细讨论一些细节问题。与会专家发言结束后,课题首席专家阮荣春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感谢,课题组将认真听取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并进行研究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