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做客我校,做了题为“哲学实验”的讲座。讲座由哲学系郦全民教授主持。
周昌乐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希望通过自身及大家的努力推动哲学实验的潮流。一直以来,尽管有不同的思潮和去向,哲学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思辨的,与科学的实验方法毫不相关。但随着脑科学的发以及非线性科学和智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哲学界也随之兴起了关于对哲学探讨作具体科学实例的分析。目前在实验哲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思想实验、计算实验和认知实验。周教授谈到,传统的哲学研究的主要进路是概念分析,但随着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纯哲学的研究因缺乏与科学的互动,越来越趋于走向狭隘的概念分析之路。周教授谈到,对于哲学上的本体论问题、认识问题、道德问题等,事实上都可以尝试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重构和解读。对此,周教授先后通过介绍悖论语义的混沌动力学研究、形式系统刻画的分形仿真、博弈演化的计算建模、艺术审美的神经认知实验、灵魂不朽的哲学认知实验、禅悟冥想的哲学认知实验共六方面的相关知识来对实验哲学方法的意义加以阐释解读。
最后,现场师生对讲座话题开展了讨论。其中涉及到哲学不同流派间实验方法的差异、哲学实验与人工智能前沿发展的联系、哲学实验与科学实验的区别、哲学实验在形而上方向的考察、哲学实验与思想实验的比对等等问题。
周昌乐教授是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被聘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厦门大学人工智能基础(理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医学)、浙江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学)、厦门大学逻辑学(哲学)等五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历年主持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部级11项,获科技奖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共计15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汉字机器识别、人工智能哲学、意识计算建模、动态认知逻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