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下午,上海社科一般项目“大城市农民工的居住可得性及住房保障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开题沙龙在中北校区理科大楼204举行。该项目由社会发展学院赵晔琴副教授主持,参与人员有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吴瑞君教授,社会工作系主任黄晨熹教授,安秋玲副教授、吴金海博士,以及社会学系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
赵晔琴老师首先对该主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回顾,并指出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她提出,本课题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农民工生活“常住化”与住房“不可得”的矛盾。该项目计划对这一问题进行政策分析、实地研究并参照其他省市的实践经验。研究企图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农民工居住区位是否具有基本空间格局;上海试点改革农民工住房是否具有普遍经验以及探讨大城市农民工的住房瓶颈。制度分析层面,试图以美国行为学家杜布林提出的冲突的系统分析模型为分析框架,围绕“农民工的住房不可得可能导致矛盾升级以及社会冲突”这一假设。在此基础上,赵老师提出了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基本观点,包括对居住权的讨论以及涉及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改革。报告最后,赵老师对于数据的取得以及进入该群体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与老师们进行交流讨论。
与会专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研究建议。吴瑞君教授充分肯定了该选题的社会现实意义,她指出,对于界定需要公共住房的农民工群体对于课题的完成将很有意义。黄晨熹教授建议可以借鉴社会保障的政策来进行对比和借鉴。安秋玲副教授和吴金海博士也分别从各自的研究体会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通过和院里不同学科老师的交流,课题内容吸收了不同观点,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将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