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日,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韩国传世汉字字典文献集成”开题论证会在理科大楼A207室召开。本次论证会邀请到了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院长文日焕教授、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程邦雄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外韩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海英教授作为专家,我校社科处处长顾红亮教授,项目首席负责人王平教授及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李圭甲、河永三、徐时仪三位教授,臧克和教授、郭瑞副教授、课题组重要成员刘元春、李建廷、张述娟博士等与会参加讨论。
开题论证会开幕式由社科处处长顾红亮教授主持。顾红亮教授对王平教授表示了祝贺,并介绍了出席会议的评审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顾教授还介绍了近年华东师范大学尤其是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在国家社科项目上所取得成绩。
开题论证会的开题论证环节由评审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方一新教授主持。方一新教授宣布了重大课题开题论证程序及要求。项目首席专家王平教授向与会人员汇报了课题情况。汇报内容包括总体框架与最终目标、子课题主要内容、操作思路及方法、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最终成果说明、评审专家建议、课题调整内容等。
王平教授代表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全体成员感谢与会领导和评审专家的到来。同时,特别感谢韩国汉字研究所所长河永三教授数年来的支持,感谢其在资料搜购、版本鉴别等方面所提供的无私指导和无偿援助。王平教授指出,该项目以韩国传世汉字字典编撰刊刻时间为线索,以字典内容特征为分类标准,以单书为选择单位,全面汇集影印善本文献资料,最终目标即形成具有系统性、原始文献性、综合研究性的大型资料汇编。该汇编计划系统收录韩国晚近数十种善本字典的原始形态,并附提要和索引于每种文献,力图全面呈现汉字形音义在韩国传播使用演变轨迹。照应到内容、体例、分期、材料类型以及语料的技术处理等环节,总课题分解为以下四个互相联系的子课题:字书类、字谱类、韵书类、词书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之后,专家对课题开展进行了评议。
南京大学张伯伟教授对该项目的获得表示祝贺。过去中国学界并不太关注域外籍的整理和研究,然而近年来,域外汉籍研究持续升温,王平教授领衔的团队已经具备了这一课题研发的基础。从传统文献整理的角度分类,张教授认为本课题主要分为影印和解题两个步骤。张教授的建议有四点。首先,字谱类汉字字典更偏重于古籍印刷层面,对于这一类文献的划分和归类,还可再行考虑,而在研究时则应该更多地与印刷、版本等问题联系起来。其次,韩国一批俗语类、语录汇解类文献,是否可以纳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再次,加强文献的考据工作。第四,张教授分享了日本学者文库等资料信息。
中央民族大学文日焕教授首先祝贺王平教授获得该基金项目,高度评价了本项目对韩国汉字文化的贡献。文教授从三个层面阐述了他的建议。首先是该课题需要多种语言文字功底的专家学者方能完成,团队建设时要特别考虑语种方面的因素。其次,针对资料建设方面,注意不可忽略理论探讨、学术阐明。再次,在于俗字、吏读字的处理方面,这类字形的整理和探讨存在较大困难。
华中科技大学程邦雄教授首先表示非常荣幸能回母校参加开题论证会。程教授从整理和研究角度而言谈到了具体的建议。主要有:文献收录的时间和地域层次可以考虑关照课题设定时间段之前的一些文献,可以将字谱一类作为附目体现,而对于一些原始文献模糊不清者作为存目呈现;提要撰写上,字数要压缩,字段要考量,是否可以考虑提要上限为1500字;索引的字段设定上要考虑字书、韵书的性质。
专家组组长方一新教授认为该选题有价值、有意义,研究基础很扎实。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要择取善本,对校好的版本,是否可以考虑出校记,加强考释、甄校,这对读者而言,价值很大;二是要学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字典的疏失也是提要的组成部分;三是可以变通考虑做总论(叙论)——分论的结构,也可以增加以往研究的目录、综述等内容。方教授还谈到了附录、单篇论文发表、分类等相关问题。
听取了各位专家的中肯建议后,以王平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成员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提议发表了自己的回答和见解。
对于专家组的字谱问题、资料收集范围两个问题,韩国汉字研究所所长河永三教授进行了回应。韩国延世大学教授李圭甲认为王平教授颇具胆识,根据李教授自身科研经历,他认为该经费远远不够,而且研究时间也应该延长。上海师范大学徐时仪教授谈到王平教授该课题的价值很大,可以从形音义的角度各找一种专书做重点研究,并将重点研究做精。课题组其他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刘元春老师也对专家组在提要撰写、经费支持、人员构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回应。本环节最后由王平教授做补充总结。王教授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王教授表示在文献整理的层面,要从时间、地域、出口、附录等层面再行考量,并表示会后将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展开讨论,就专家们的意见进行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