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中谈“韦伯理论中的价值问题”

发布时间:2016-06-07浏览次数:22

  

520日上午,哲学系工会、青年联谊会联合举办了本学期最后一次哲学系青年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在闵行校区人文沙龙学术报告厅举办,主讲人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陈德中老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世界哲学》副主编,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秘书长。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分析哲学、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出席此次沙龙的有哲学系的葛四友老师、蔡蓁老师、张容南老师、王韬洋老师、牛文君老师、郁锋老师、苟东锋老师以及哲学系的部分博士与硕士研究生。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韦伯理论中的价值问题”,主讲人陈德中老师指出价值问题是韦伯理论的核心话题。韦伯主张的是价值关联于“旨趣”,世界本身无意义、不完美,乃至非理性。对此,陈德中老师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的存在主义主张,而世界的意义正是人类挣脱这一底色的反向创造活动。陈德中老师指出通过考察韦伯在社会组织形成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在社会价值的排序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人际不均等”现象。如果我们把人类实践生活所依赖的价值规范体系本身看作是一个“规范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就具有一种封闭性、自主性(准命令性)与自我合理化的特征。这些考察与解释将会冲击当代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所依据的一些基本假设。报告结束之后,葛四友老师进行了评论,此后进入讨论环节,各位参与者从各自学科背景出发,坦率地提出各自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