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德国魏玛时代(1918-1933)社会政策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11-26浏览次数:61

  

116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德国魏玛时代(1918-1933)社会政策研究”的中期沙龙在闵行校区人文沙龙举行。课题负责人孟钟捷教授、课题组成员王琼颖博士与历史系部分教师梁志、刘敏、王燕、贾菁菁及德国史方向的研究生参加了沙龙。

本次沙龙的主讲人是课题组成员王琼颖博士。她提交论文的主题是魏玛共和国公共住房建设促进政策及其在地方层面的实践。她首先对魏玛共和国时期公共住房建设促进政策的产生发展,尤其是1924-1931年间作为公共住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房租税”的产生及其效用进行了梳理;随后对新兴公益性住建团体在战后的大发展进行介绍,最后着重通过分析柏林市和普鲁士邦围绕“房租税”再分配方案的斗争及在住房建设理念上的根本分歧,探讨住房政策背后国家与地方权力的互动与角力。汇报结束后,她还就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做了简要介绍,重点是住建政策在地方层面的实践问题。

各位与会老师对王琼颖同学现阶段的研究给予了中肯评价,对住房政策研究中关注中央和地方互动的研究视角给予了肯定,同时还就具体问题给出了富于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刘敏老师认为,由于两战间的住房问题并非德国所独有,而是一个全欧各国普遍遭遇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考虑到住房问题及其解决的普遍性面向。王燕老师则认为文章需要对房租税的具体征收对象、征收比例,以及政府介入住建领域的程度作更进一步的细化。孟钟捷教授则从国家治理角度出发,对国家权力分散和延伸的冲突继而构成“现代性危机”,从理论层面对魏玛共和国时期表现在社会政策中的种种矛盾与分歧进行了深化。在座的数位历史系研究生同学也围绕该课题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点,与报告人及在座老师进行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