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项目“交融与冲突:新世纪内地、香港、台湾电影跨文化传播”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10-28浏览次数:7

  

1015日上午,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交融与冲突:新世纪内地、香港、台湾电影跨文化传播”开题沙龙在我校闵行人文学术沙龙举行。我校传播学院吴明老师、刘涛老师、蔡菁老师、课题负责人钱春莲副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上,课题负责人钱春莲副教授首先从自身到美国访学的实际经验,介绍当前美国电影界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强烈兴趣和极度关注。以及中国电影在美国电影市场上映和传播的整体情况,从而提出整个课题的研究背景,并进一步说明了课题研究的使用价值、研究现状和趋势、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以及研究的相关进度。随后,与会的专家老师们对课题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刘涛老师首先指出,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对于当下的电影研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中西方电影研究的整体趋势是孤立的文本研究,以《功夫熊猫》为例,这已经不仅仅是西方电影人拍了一部讲述东方故事的电影,而是一种双方文化的交融,是跨文化传播的产物,在中国的很多电影中同样可以看到来自西方电影的重要影响,因此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吴明老师在刘涛老师的基础上指出,应该更多地思考当下华语电影对于好莱坞电影的学习对华语电影本身来说到底是利是弊,华语电影应该朝怎样的方向去发展和改进。并进一步指出因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复杂组成,对于中华文化内部来说,同样存在着包括语言以及生活习惯等等的各方面隔阂,要怎样做到在自身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内涵精髓的基础上,再去更好地担负起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比如她在美国观看了贾樟柯导演的《天注定》,影片人物讲得是各地方言,即便她是中国人,也根本听不懂,只能和美国观众一样靠看英文字幕来理解剧情和人物。这种跨文化传播的有趣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蔡菁老师则站在西方电影市场的角度指出,华语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当地的市场需求和娱乐市场的发展现状,清楚地了解当地人对于华语电影中所传达内容的具体理解效果,以此为出发点,在电影跨文化传播中寻求创作上的突破点和后期营销中的宣传点。三位老师都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对于海外电影市场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建议务实中肯,对于课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

在专家提出建议后,参与开题论证会的研究生们也就课题开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针对《白日焰火》等近年来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传播电影文本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思考。最后,课题负责人钱春莲副教授对与会专家的研讨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开题论证会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表达了将充分吸收专家建议,落实好下一阶段的实地调研和专题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