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终身教授报告会第一场:高宁谈“汉日同源成语释义歧出成因考”

发布时间:2016-05-16浏览次数:69

  

427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报告会在闵行校区外语学院3楼报告厅举行。日语系高宁教授作了题为“汉日同源成语释义歧出成因考”的报告,点评嘉宾为日语学界著名学者、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彭广陆教授。

高宁教授是以翻译学为背景展开这个论题研究的。因为中日之间的翻译问题,与英汉、法汉、俄汉间的双语转换有着明显的不同。简言之,即中日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文字、文化传承,在译学研究之中有着鲜明的特点。最典型的,便是同形汉字词的翻译问题。高宁教授选取了同形汉字词之中的同源成语,探讨了从中国输入日本过程中语义流变的产生原因。

中国古典文献输入日本,最典型的方式便是训读。而训读背后所隐含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高宁教授正是站在这个立场之上展开同源成语释义歧出成因研究的。首先,高教授以“他山之石”/「他山の石」的语义歧出为例,详细考证了歧出产生的原因,指出一旦从“他山之石”变成「他山の石」,后者就已经是日语,其语言逻辑自然也从汉语转为日语。然而,在辞书编撰和翻译实践中,这个问题不在人们视野之内,造成一系列的错误。“自由自在”与「自由自在」同样如此,日本人在接受汉语“自由自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盲点,也给翻译时间带来了消极影响。

其次,高宁教授考察了日本常用中型辞书,指出汉日同源成语释义歧出的另一个原因正在于辞典的编撰之上。对同一个来自于中国的成语,日本辞典释义时有不同,不仅给日本读者造成了困惑,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高宁教授所举之例有“骑虎难下”/「騎虎の勢い」、“左顾右盼”/「左顧右眄」等。

最后,高宁教授通过引证日本作家笔下的同源成语,提出汉日同源成语释义歧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家,尤其是古汉语功底深厚的作家往往不顾同源成语在日语安家后的语义,而径直使用古汉语成语的原意,颇有背离日语之嫌。这种情况,在日本绝非个别现象,离明治、大正越近,这种现象越发明显。在翻译上,这给欧美翻译家造成的困惑,远远大于我国的翻译家。

报告结束后,由彭广陆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彭教授也是日语词汇研究的大家,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其中就含有同源成语的研究论文。首先,彭广陆教授充分肯定了高宁教授的报告,之后从同源成语的整体把握、日本辞书的不同编撰类型、作家的创作特点等角度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个报告会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