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美国中央阿肯色大学行为与健康学院心理与咨询系咨询心理学专家谢东副教授到访我院,并给我院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关于心理健康和咨询心理学方面的报告。
首先,谢教授从自己多年于国内外求学的经历谈起,从个人经验的角度谈了对国内外心理健康专业发展的感受。谢教授硕士期间师从北大陈仲庚先生学习变态心理,但是却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理论无法直接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这些经历让他意识到临床实践在咨询中的重要性。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就读咨询心理学博士期间,让他更加清楚得感受到国内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以及专业化发展的不足,更加看到了心理健康相关专业在学科定位、任务、课程建设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与国外的巨大差距。
接着,谢教授从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讲起,先是澄清了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结合目前国内仍然存在的过度重视理论和流派的倾向,从心理咨询的发展过程、理论的价值和不足等方面,让师生们更加清楚了解到近30-40年来国外心理健康相关领域和专业的发展。特别是,谢教授提到,基于共同因素理论和证据取向干预实践趋势的发展,使得国外在近几十年来,心理健康实践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巨大发展。而美国多元文化运动的发展,则更加促进了多元文化咨询理念在美国心理咨询中的兴盛。
最后,谢教授从美国心理健康相关专业人士的培养和认证方面,详细介绍了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相关博士和硕士培养的模式以及相关认证。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和学校心理学家均是通过“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培养出来的专业工作者。为了更好的实现专业化培养的需要,美国心理学会 (APA)对高校相关专业人士培养的项目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项目申报通过认证和复查等方面均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并通过委派专业认证专家的形式,确保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培养学生。即便如此,刚刚毕业且通过相当时数实践训练的学生仍然无法直接开展相关工作,直到他们拿到各州的心理学家执照或相关执照。可以说,严格具体和多层次的培养和认证规范是保证心理健康行业健康发展、保证公众得到有效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