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汉日对比与翻译研究”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10-08浏览次数:6

  

920日,我校外语学院高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汉日对比与翻译研究”开题沙龙在中北校区理科大楼学术沙龙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皮细庚教授、吴大纲教授、毛文伟教授和同济大学外语学院吴侃教授、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邱根成教授应邀与会。

本课题主持人高宁教授首先就课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所在做了阐述,然后介绍了课题的整体框架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在“汉日对比与翻译研究”的问题上,目前学界普遍存在“两张皮”现象;为摆脱这种现象、建构更为科学合理的译学理论体系,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共生共赢。

由此出发,高宁教授提出,本课题的重点工作是建构一个比较完整的、从对比语言学视角探讨日汉翻译、由日汉翻译研究反观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框架,进行跨学科研究。“汉日对比”与“翻译研究”在本课题中,前者主要为研究路径,后者是目的所在。“汉日对比”是为“翻译研究”服务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出发点不是汉日双语的语法体系,也不语言原则或规范。本课题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意义,即抓住对双语意义的转达有重要影响的语法现象、语法范畴进行考察,理清汉日双语的特征,以探求它们与翻译之间的内在关系。二是从问题出发。即抓住对翻译实践与研究有重大影响的句法、篇章和词汇等问题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它们对翻译所造成的正负面影响。高宁教授目前拟定的子课题多达26个,涉及汉日对比的方方面面,同时又与翻译实践或译学理论研究密切相关。在研究方法上,高宁教授强调在汉日双语对比研究中,将始终坚持既“独立自主”又“相互关联”的研究原则。即研究汉语,坚持汉语本位原则,从汉语自身特点出发,从中国学者的论著出发,而不套用英欧语言或日语的语法体系去进行观照。对日语而言,同样如此。

与会专家围绕着“汉日对比”与“翻译研究”的辩证关系、汉译日与日译汉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日汉翻译学的理论体系建设、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述的辩证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场面十分热烈。专家们还预测了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盲点或误区,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课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值得花力气进行深入研究,并希望借此次开题,按计划一步一步做下去,结出丰硕的成果。同时,专家们还提供了一些上海地区存有的重要日文资料信息。

高宁教授认真听取与会专家的意见,表示将以此次开题为契机,在日后研究中定期召开沙龙,请各方面专家学者为本课题把脉,以期结项时能够拿出对学界有所贡献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日汉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