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毅谈“重思近世中国史研究的地方性视角”

发布时间:2016-04-12浏览次数:21

 

33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章毅副教授在闵行校区人文沙龙为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师生做了一场题为“重思近世中国史研究的地方性视角”的精彩讲座。

章毅副教授首先从学术史回顾入题,指出注重地方性是研究南宋以降的近世中国史的重要趋势之一,主要表现为以丰富的地方性史料为基础,采用以特定区域为中心的微观视角,强调制度变迁的具体实践过程,致力于探寻地方社会自身的历史脉络。这一研究倾向关注在近世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政治控制两种力量的紧张,地方社会与中央王朝之间所呈现的复杂关系,与后现代思潮扬弃宏大议题、转向微观论述的理论趋势相呼应。

接下来,章毅副教授介绍了自己与地方性有关的两项研究。一是从《汪氏渊源录》看徽州宗族的“渊源”:以考证《汪氏渊源录》的出现时间和著录情况为切入口,探究汪氏宗族在元朝逐渐形成的历史过程;一是从田野、宗谱、方志、账簿等资料,复原浙南畲族乡明清时期地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出“银矿开采-佛寺建设-士绅兴起”与“种植靛蓝-外来移民-购置土地”两条发展线索,在这一过程中又体现出宗族竞争和族群分化的种种特征。

正是从自己的相关研究出发,章毅副教授对于近世中国史研究的地方性视角提出了“重思”:主张研究中应该注意平衡“微观与宏观”、“建构与实证”“变异与传承”“冲突与融合”等四组关系,即既要发挥地方性视角的长处,也要警惕其局限性,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有自觉的反思意识。

讲座最后,章毅副教授还就地方社会不同人群关系的实质、国家制度与社会之间关系、如何看待历史研究中的统计学方法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