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现代都市与民国词创作的关系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8-05浏览次数:32

  

620日下午,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的重点项目“现代都市与民国词创作的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首次学术沙龙在文史哲楼学术沙龙报告厅举行。本次沙龙由项目负责人朱惠国教授主持,中文系部分青年教师以及古代文学词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与硕士生共13人与会。

课题负责人朱惠国教授首先对此项目做了介绍。他认为,将城市纳入文学研究领域,考察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于城市与词关系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唐五代词和两宋词与城市关系的探讨,甚少涉及到民国词。民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型期,都市的变化较之以往的时代更为复杂,对词等文体的创作必然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所以,研究现代都市与民国词创作的关系,视角更为开拓,其意义也十分重大。

本次沙龙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现代都市与民国词的传授方式;现代都市背景下的闺秀词创作。潘梦秋认为,都市发展对于高校的建立起重要促成作用,而词的教育问题也主要集中于高校的专业化课程。民国时期,除一部分遗老外,大部分词学家都是高等学校的教授,如龙榆生、赵尊岳、卢前、吴梅等等,学校课堂间的师生传播已经成为民国时期词以及词学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考察民国时期的教育问题,也是研究都市与词之关系的重要部分。徐燕婷的发言则以民国时期女性词人为焦点,关注当时女子学堂对女词人的影响,并探究女词人词作中融入的都市因素以及女权问题等。其它与会者也大都发表意见,就现代都市对民国时期词的题材、风格以及传播方式的多重影响谈了各自的看法。

最后,朱惠国教授对沙龙活动作了总结,并对资料的搜集工作提出要求。他认为民国词学距离当下较近,资料保存较好,但是分布零散,收集也有一定困难,如关注民国的词学教育虽有一定的创新度,但对于材料的收集整合要求较高,应该要深入到高校的档案馆等寻找第一手资料。对于女性词集的搜集也要注意尚未刊刻的词集(手稿、油印本等)以及一些附在丈夫词集之后的作品,以求资料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