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6-18浏览次数:4

  

520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中期沙龙在闵行校区人文沙龙举行,课题组部分成员就该课题研究涉及到的部分实证研究内容以及问卷调查设计方案等内容开展了重点交流和讨论。研讨会由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我校社会发展学院文军教授主持。课题组相关成员以及即将参与本课题问卷调查的近20名博士生、硕士生一同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同时,要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对此,与会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战略发展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把人口城镇化仅仅看成是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到城市,城镇集居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这无疑大大简化了城镇化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就宏观社会经济而言,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地域规模的扩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根本变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过程;另一方面,对人口城镇化主体——农业转移人口而言,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更是一个艰难而又审慎的抉择,绝不像其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本身那么简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首先是他们向非农化的转变,但更重要的是其在生活方式上和社会保障体系上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的全面接轨。

因此,首席专家文军教授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其在宏观层面上反映了整个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结构性变迁,在中观层面上反映了农村劳动力社会流动的状况,在微观层面上则意味着农业转移人口人力资本增加和行为选择能力的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新市民,既是农民社会地位变化的动态表现,也是城乡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反映和体现。新市民的角色再造从某种意义上表征着一种社会结构,体现着一种社会安排。在中国重城市和轻农村、重市民和轻农民的二元结构状态下,要真正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还需要面对现实,积极理清思路,在体制机制层面做出更大的探索和创新,在政策上做出积极的探索,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在研讨会中,各参会人员还重点对本课题的调查问卷设计方案展开了讨论。大家就问卷调查所涉及到的设计框架、分析逻辑、具体内容、实施方案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都开展了详细讨论。最后,文军教授对本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今后一个阶段如何继续推进该课题的研究做了相关安排和部署。